九歌(其六)泛望

于戏兮旷哉,彭湖兮飞渡来。

朝南浦兮云棹,夕吴城兮月桅。

击余汰兮烟阔,扬吾舲兮波开。

波开兮未极,高帆举兮瞬息。

风从水兮为鳞,舟在山兮振翼。

望百里兮匡庐,坐超忽兮横侧。

分晴明兮众形,递遥迩兮诸色。

虽变化兮多端,犹卷舒兮无匿。

謇将揖兮披衷,尚微杳兮难即。

终有言欲告兮不能不前,亦惟感晴春兮非其易得。

恐阴曀兮中生,蔽光颜兮外蚀。

或风雷兮怒凭,驱木石兮崩仄。

或雨雾兮偏蒙,长荆榛兮荟薿。

人曰此兮天之变时,余实忧兮山之累德。

岂若兹兮霁初容,峙明湖兮不可惑。

横千顷兮黛波,与清风兮琢磨。

渺波臣兮一叶,维七载兮五过。

顾寸心兮有日,溯流从兮水之阿。

怀余情兮未发,焉能忍兮无吪。

恃中忱兮谅直,想山意兮渊和。

遂倚窗兮至夕,舟既远兮为歌。

念青帝之司峰兮亦无多,将鸣鹈之度岭兮奈时何。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湖上,欣赏湖光山色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比喻,如“击余汰兮烟阔”、“风从水兮为鳞”、“渺波臣兮一叶”,生动地展现了湖面的广阔与波澜,以及风与水的和谐共舞。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晴朗天气的珍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中还融入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顾寸心兮有日,溯流从兮水之阿”,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顾。最后,诗人以“念青帝之司峰兮亦无多,将鸣鹈之度岭兮奈时何”结束,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九歌(其七)雨江

挂烟帆兮九江,沿落日兮孤艭。

飘五刃兮返集,凑千舲兮聚哤。

下人声兮汰响,出云气兮桅杠。

朝举首兮高原,暖枫陂兮杏村。

与风情兮既习,落春色兮无言。

因吾舟兮晨夕,漠相对兮销魂。

销魂兮谁说,正清明兮雨节。

湿栖鸟兮尚无飞,止居人兮亦关闭。

谁能客兮久悲离,若以羁兮初怨别。

分明此地兮可心折,不但天涯兮有绪结。

分明此时兮自劳人,不但游子兮有愁新。

蹇方怀兮寸接,诸繁会兮千稔。

欲栖栖兮此迷,欲竞进兮前怯。

渺渔人兮告余,曰无往兮安居。

如此风波兮不可趄,慎渊默兮戒呼嘘。

孰中忱兮与答,勉扁舟兮飒飒。

击危舷兮浪横,循欹席兮波踏。

山卼臲兮终安,流奔崩兮既纳。

矢朝宗兮一心,曷长阻兮呜唈。

岂不迟滞兮江之滨,亦江情兮为我陈。

历阴霁兮诸变亲,习流洄兮是知津。

于捷迂兮今何有,定夷险兮视兹身。

形式:

九歌(其八)烟缆

虫声兮荇喓,蛙首兮蘋翘。

日愁余兮章水,今侬语兮吴桡。

缆江山兮寸缠,藏风雨兮方瓢。

溯深春兮柳泽,入远思兮花陌。

知烟容兮自来,遣波致兮安适。

忽反顾兮失其端,收浩胸兮入静看。

羡青云兮鸟举,瞻紫雾兮龙蟠。

意中事兮临眺,驾言出兮登盘。

二水三山兮曷其有极,胜多时促兮游亦无宽。

寻雨花兮遗迹,陟旋玉兮象坛。

古帝祠兮云罩,今麟阁兮风摊。

但驰怀兮志肃,恐兴溯兮情寒。

亦余心兮不敢安,何今昔兮尽于观。

目忽下兮人烟团,身在高兮山绪乾。

回昏舆兮循月峦,足游气兮指星竿。

劳樽酒兮候潮钻,抱春梦兮不知残。

形式:

九歌(其九)远目

望紫阙兮春风,知瀛洲兮草绿,愁绿芳兮近缩。

日莫黯兮黄昏,时莫凄兮春蹙。

地莫悲兮岐途,人莫苦兮远目。

形式: 押[屋]韵

愁三水

金陵兮望终,尚眇眇兮难通。

波缭转兮相缔,风参差兮末穷。

倚潺湲兮聘目,船容与兮西东。

江去去兮未随,山蹇蹇兮入胸。

乱帆影兮沓絓,忽南北兮迷从。

愁来兮生望,望逾远兮云逢。

积霮䨴兮阴昼,烟复继兮蒙蒙。

吹余气兮决去,揖东君兮陈衷。

客不堪兮再阻,反谓余兮容容。

羌遂逝兮西瞑,徒俛首兮问躬。

已劳心兮既久,何斯须兮有忡。

横四海兮自许,曾溯流兮可壅。

投词兮尔约,一捐玦兮此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