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和屡言别而未归颐斋有诗戏之次韵奉寄

几度西郊饯马尘,曾将尺素托文鳞。

荷杯酌尽开怀酒,柳线萦回有脚春。

瘴海自多流落客,阳关少见别离人。

出门有碍何为者,徒负江湖老大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多次在西郊为送别友人而举杯,曾把书信托付给信使鱼雁传情。
手持酒杯,痛饮畅谈,春天的气息仿佛随着柳条的摇曳而传递。
在这瘴气弥漫的地方,常有许多漂泊的旅人,阳关分别总是少有的场景。
出门在外受阻,究竟是为何人所困?空有一身江湖老者的身份却无所作为。

注释

几度:多次。
西郊:城郊。
饯:设宴送别。
马尘:马蹄扬起的尘土,象征离别。
尺素:古代书写材料,这里指书信。
文鳞:鱼雁,古代常用以代指信使。
荷杯:手持酒杯。
开怀酒:畅饮的酒。
柳线:柳树的枝条,象征春天。
有脚春:春天如活物般带来生机。
瘴海:形容南方湿热多病的地区。
流落客:漂泊的旅客。
阳关:古代边关,常用来象征离别。
出门有碍:出门受阻。
何为者:为何如此。
徒负:白白地。
江湖老大身:江湖中年长者的身份。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王用和多次在西郊送别的场景,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迟迟未归的关切。首句“几度西郊饯马尘”形象地展现了送别的频繁和热闹,而“曾将尺素托文鳞”则暗示了通过书信传递思念之情。

颔联“荷杯酌尽开怀酒,柳线萦回有脚春”写诗人与友人在春日畅饮,借酒消愁,柳丝轻舞,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友人间的离别之情。这里的“有脚春”寓意着时光流转,春意无边。

颈联“瘴海自多流落客,阳关少见别离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担忧,将友人比作在异地漂泊的旅人,而阳关作为传统的离别之地,更增添了离别的伤感。诗人感叹阳关少有别离之人,暗示友人的孤独与艰辛。

尾联“出门有碍何为者,徒负江湖老大身”直抒胸臆,诗人质问友人为何不早日归来,表达了对友人浪迹江湖、年华虚度的惋惜,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早日结束漂泊、回归安定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送别场景和对友人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命运的关怀。

收录诗词(80)

胡仲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仲弓弟。生平不见记载,就集中诗知其早岁曾在临安就学(当为太学),应礼部试不第,后以诗游士大夫间,游踪颇广,与冯去非等有交。诗集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存《竹庄小稿》一卷(亦收《两宋名贤小集》)。 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希道
  • 籍贯:清源(今福建泉州)

相关古诗词

和伯氏包山观桃花韵

因访桃花到岭根,御林春色此平分。

千株未数栽唐观,一幅犹堪画晋源。

仙在云间无处觅,人行风外有香闻。

笙箫隐隐宫城隔,立尽黄昏更断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枕上偶成

客楼萧索抱愁眠,雁过声声到枕边。

念脚动如鱼拨剌,吟身寒似鹭联拳。

匣中幸有刘琨剑,囊里犹馀杜老钱。

忽忆西山山下路,夜深霜露滴松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试后书怀

踏遍天涯路,春三秋又三。

文章与时背,言语对人惭。

湖海气何馁,山林分未甘。

闲僧时过我,挥麈共玄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雪晴泛湖

雪后湖清浅,令人心眼开。

林疏知寺近,冰合碍舟回。

寒色欺吟鬓,斜阳入酒杯。

山行已清绝,况复是寻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