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有李明府其伯子襟怀夐然世表某早知敬慕长诵诸人今老矣辄韵之以贻其子孙云

庙食于莆李长者,变海为田散郊野。

福宜孙子百千年,家甲三山总文雁。

西城一位京朝郎,官虽未显善声扬。

伯曰孝纯遵义方,潘安容貌心蒙庄。

幼小抠趋父执时,挂口何曾闻是非。

到了交游如一日,肯学世情随盛衰。

我头半白言稍传,晚出要教识前贤。

睽远莫能修世契,拟将下笔无由缘。

喜今有便归乡多,吾侄春中偏饮和。

老去旧怀因称叙,吉人与就幸如何。

满眼各为君父子,谁忧平地起风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藻对他的同乡李明府及其家族的赞美和感慨之作。诗中首先描述了李长者李明府的卓越才能,他不仅在庙里享有声誉,且有变革大海为田的壮志,造福百姓。他的家族繁盛,子孙众多,被誉为文采出众的"文雁"。

接着,诗人提到李明府的弟弟(伯子)孝纯,品德高尚,遵从正道,外貌如潘安般俊美,内心却深沉如庄子,显示出良好的修养。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与他们交往,深受其影响,对是非辨别清晰,友情深厚,不随世俗浮沉。

随着年事渐高,诗人感叹时光荏苒,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和对前贤的敬仰传授给后辈,但由于时空阻隔,难以实现。他欣喜得知李氏家族有人归乡,借此机会表达对他们的赞赏,并祝愿他们家族和睦,免受世间风波。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认为眼前所见的李氏父子如同亲朋,无人会担忧家中出现纷争,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故乡贤人的敬仰和对家族美德的传承之情。

收录诗词(326)

陈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别为浙江之行

两浙汇缘未,聊穷福建回。

雪盐晞黑土,朱李细黄梅。

男子皆强斗,村姑亦懒腮。

在家无活计,此路欠芒鞋。

形式: 五言律诗

李氏园

开方数亩地,委曲多门墙。

咫尺阛阓间,萦带溪山傍。

入巷见颜子,箪瓢想凄凉。

变化若梦中,忽成摩诘庄。

主人华副实,好游心不荒。

引水灌花木,筑墙收稻粱。

六月无暑气,池台足徜徉。

日斜留客浴,清净如宝坊。

迥迥过天象,艳艳流坤光。

暂来吟未到,留归作者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叔达及第书走笔答之

君在临安落第时,我从融水寄君诗。

君归莆阳为荐首,我到渔溪饯君酒。

龙飞唱第才俊多,健笔如君非甲科。

终然学问有知己,姓名不记今卑矣。

人灵世上如豺虎,我行厄运遭其侮。

白头胶膝变须臾,一面那知深肺腑。

书报青山七月还,开书已觉开愁颜。

何时七月听君话,话我年来路转艰。

形式: 古风

叔嘉叔平既斩衰祝之以诗

大儿年十四,三五不知八。

源流于其母,造化保太察。

小儿十岁周,松竹不知对。

吾休置奴婢,天遣供井碓。

我昔训童多,虚受人家怨。

愚智暗中分,何以偿渠愿。

怪我自生儿,寒窗仍未睹。

亲朋责我苛,诲之非莽卤。

易教委虚谈,过庭祗取笑。

谁将蝴蝶飞,勒作秋蝉叫。

乃舅久从游,村巫语又听。

身死欲葬埋,发掘安可凭。

两世太平山,此墓何人主。

有房既分派,无息堪应举。

农商攀不及,矧乃君子儒。

生前聊尔尔,没后真卑污。

他日主我丧,通经得两郎。

试之以巨创,整整到大祥。

愿汝且康健,送我归山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