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引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嵩丘弄白云。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形式: 古风

翻译

青绿色的溪水旁,深潭清澈,与修长美好的翠竹颜色相融。
这里生长着仙果却凤踪难觅,老死在空山中人们又怎能识得。
他年轻时立下志向逃离尘世的纷扰,归来隐居在嵩山山岭间戏弄着白云。
含情脉脉傲视一切,让人心旷神怡,怎么可以有一天没有这位竹君子的陪伴呢?

注释

青溪:清澈的溪流。
绿潭:绿色的深水池。
修竹:高而细长的竹子。
婵娟:形态美好,这里形容竹子姿态优雅。
徒生:白白地生长。
仙实:珍贵如仙界的果实。
凤不游:凤凰不来游历,比喻人迹罕至。
老死:在此终老直至死亡。
人讵识:人们哪里能认识或理解。
妙年:青春年华,指年轻时。
秉愿:秉持愿望,坚持自己的志向。
逃俗纷:逃避世俗的纷扰。
嵩丘:嵩山,中国名山之一。
弄白云:戏耍白云,形容悠闲的隐居生活。
含情:满怀情感。
傲睨:傲视,带有轻视的态度看待。
慰心目:安慰心灵和眼睛,使心情舒畅。
何可:怎么能。
此君:指竹子,古人常以竹为友,称为君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的自然景象。"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中的“青溪”指的是溪流清澈,“绿潭潭”则形容水波连绵,而“修竹婵娟同一色”则表达了竹子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的和谐之美。

接下来的"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徒生仙实凤”暗示诗人渴望与世隔绝,过上仙境般的清净生活,而“老死空山人讵识”则表达了即使终老于这片荒野,也无需他人的认同和理解。

"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嵩丘弄白云"中,“妙年秉愿”指的是美好的时光与心愿的实现,而“逃俗纷”则是逃离世俗的喧嚣。“归卧嵩丘弄白云”则描绘了诗人归隐山林,与自然为伴,摆脱尘世的羁绊。

最后,“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依恋和享受,以及对与之共度时光的“此君”的渴望。这里的"此君"可能是指自然,是诗人心中理想的伴侣。

整首诗以清新雅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心灵追求。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谒禹庙

夏王乘四载,兹地发金符。

峻命终不易,报功畴敢渝。

先驱总昌会,后至伏灵诛。

玉帛空天下,衣冠照海隅。

旋闻厌黄屋,更道出苍梧。

林表祠转茂,山阿井讵枯。

舟迁龙负壑,田变鸟芸芜。

旧物森如在,天威肃未殊。

玄夷届瑶席,玉女侍清都。

奕奕扃闱邃,轩轩杖卫趋。

气青连曙海,云白洗春湖。

猿啸有时答,禽言常自呼。

灵歆异蒸糈,至乐匪笙竽。

茅殿今文袭,梅梁古制无。

运遥日崇丽,业盛答昭苏。

伊昔力云尽,而今功尚敷。

揆材非美箭,精享愧生刍。

郡职昧为理,邦空宁自诬。

下车霰已积,摄事露行濡。

人隐冀多祐,曷唯沾薄躯。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寒食江州满塘驿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宿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形式: 古风

寒食还陆浑别业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形式: 古风

景龙四年春祠海

肃事祠春溟,宵斋洗蒙虑。

鸡鸣见日出,鹭下惊涛鹜。

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

筵端接空曲,目外唯雰雾。

暖气物象来,周游晦明互。

致牲匪玄享,禋涤期灵煦。

的的波际禽,沄沄岛间树。

安期今何在,方丈蔑寻路。

仙事与世隔,冥搜徒已屡。

四明背群山,遗老莫辨处。

抚中良自慨,弱龄忝恩遇。

三入文史林,两拜神仙署。

虽叹出关远,始知临海趣。

赏来空自多,理胜孰能喻。

留楫竟何待,徙倚忽云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