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三)

北渚澄兰,南山凝翠,望中浑似仙乡。

万家烟霭,朱户锁垂杨。

好是飞泉漱玉,回环遍、小曲深坊。

西风里,芙蕖带雨,飘散满城香。微凉。

湖上好,桥虹倒影,月练飞光。

命玳簪促席,云鬓分行。

谁似风流太守,端解道、春草池塘。

须留恋,神京纵好,此地也难忘。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阳]韵

翻译

北边的水洲清澈如蓝,南山苍翠欲滴,望去仿佛仙境一般。
万家炊烟袅袅,朱红色的大门紧闭,垂杨柳随风摇曳。
最美的景象是飞泉如玉液般洒落,环绕着曲折的小巷和幽深的坊区。
在西风中,荷花带着雨露,香气弥漫全城,带来微微的清凉。
湖面上景色宜人,桥梁倒映在水中,月光如练般洒落。
邀请佳人共聚,她的云鬓如画,美不胜收。
谁能比得上风雅的太守,他深知欣赏春草池塘的韵味。
应当留恋这里,虽然京都再好,这片土地的记忆也难以忘怀。

注释

渚:水中小洲。
凝翠:凝聚绿色,形容山色青翠。
烟霭:炊烟,雾气。
朱户:朱红色的大门。
漱玉:像玉液般冲洗,形容泉水清激。
月练:月光如白练。
玳簪:贵重的发簪。
云鬓:女子如云般的秀发。
风流太守:风雅的官员,指太守。
春草池塘:春天的草地和池塘,象征美景。
神京:京都,指京城。

鉴赏

这首《满庭芳·其三》是宋代词人晁端礼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开篇"北渚澄兰,南山凝翠",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湖边青草如茵,南山苍翠欲滴的景色,宛如仙境。接着写到万家炊烟袅袅,朱门掩映在垂柳之间,流露出宁静而富庶的生活气息。

词人进一步赞美了飞泉漱玉的动态美,以及小巷深处的静谧,西风吹过,带着荷花的清香弥漫全城,增添了诗意的韵味。接下来的"微凉。湖上好",让人感受到秋意渐浓,但湖上的美景依然宜人。

词人与友人月下泛舟,欣赏着桥影倒映在湖面,月光如练,气氛优雅。他们欢聚一堂,玳簪交错,云鬓飞扬,展现出风流太守的风采,懂得欣赏春草池塘的自然之美。最后,词人表达了对这地方的深深眷恋,即使京都再好,也无法替代此处的记忆。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致,融入了词人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故土的深情。

收录诗词(137)

晁端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一作元礼。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 字:次膺
  • 籍贯: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46~1113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其一)

天与疏慵,人怜憔悴,分甘抛弃簪缨。

有时乘兴,波上叶舟轻。

十里横塘过雨,荷香细、苹末风清。

真如画,残霞淡日,偏向柳梢明。凝情。

尘网外,鲈鱼旋鲙。芳酒深倾。

又算来、何须身后浮名。

无限沧浪好景,蓑笠下、且遣馀生。

长歌去,机心尽矣,鸥鹭莫相惊。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蓦山溪

风流心胆,直把春偿酒。

选得一枝花,绮罗中、算来未有。

名园翠苑,风月最佳时,夜迢迢,车款款,是处曾携手。

重来一梦,池馆皆依旧。

幽恨写新诗,托何人、章台问柳。

渔舟归后,云锁武陵溪,水潺潺,花片片,舣棹空回首。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四)

春来心事,分付千钟酒。

午醉梦还醒,两眉愁、才消又有。

天涯远梦,归路日中迷,楚云深,孤馆静,潇洒梨花手。

回文歌罢,幽恨新兼旧。

帘影卷斜阳,乱红飞、风摇暮柳。

独携此意,和泪上层楼,尽平芜,穷远目,认断千山首。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一)

轻衫短帽,重入长安道。

屈指十年中,一回来、一回渐老。

朋游在否,落托更能无,朱弦悄。知音少。

拨断相思调。花边柳外,潇洒愁重到。

深院锁春风,悄无人、桃花自笑。

金钗一股,拟欲问音尘,天杳杳。波渺渺。

何处寻蓬岛。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