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梦得弼袖诗见访用元韵

大雅不作诗格变,只今知谁传妙手。

既爱虚飘状风云,又爱雕锼杯杞柳。

半生于此寓吾身,晓吟夕锻苦用心。

可怜汩汩逐外物,未免渐渐亏天真。

我今久已乾面唾,闭门政要深自坐。

春来织柳莺弄声,秋至凋叶蛩相和。

床头一卷古人诗,疾读缓读莫相疑。

君不见口耳之学求宗派,不问血脉在不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侃所作,名为《陶梦得弼袖诗见访用元韵》。诗中表达了对古代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文学精神的追求。

首先,诗人感叹于“大雅不作诗格变”,即古代高雅的诗歌创作不再盛行,现代似乎无人能继承并发扬这种艺术。接着,他提到自己喜爱诗歌中的虚幻飘渺之感,以及通过描绘风云、杯杞柳等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的手法。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诗歌意境的追求。

诗人自述半生致力于诗歌创作,无论是清晨的吟诵还是夜晚的锻造,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然而,他也意识到在追求外在事物的过程中,可能会逐渐丧失诗歌的本真与纯粹。因此,他决心远离尘嚣,闭门静坐,让心灵回归自然,感受季节的更迭——春天柳枝轻摇,莺鸟鸣叫;秋天落叶纷飞,蟋蟀相和。这些自然景象成为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最后,诗人强调阅读古人诗歌的重要性,无论快速还是缓慢,都不应怀疑其价值。他提醒人们,仅仅通过口耳相传学习诗歌是不够的,必须深入理解其血脉与根源,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诗歌艺术的深厚感情和独到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学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里铺歌

山容偏向秋深瘦,轿行十里日将昼。

斜斜雁字杂真行,节节芙蓉攒锦绣。

向来颇恨日月迟,而今翻道光阴骤。

是中有策君岂知,心要清閒手长袖。

片言轻发潜祸机,驷马难追焉用救。

州家因旱授民词,差官下县拯民饥。

嗟予窃粟惭一饱,破裘短袂肩相随。

君不见流行坎止言所寓,初程且到十里铺。

形式: 古风

雨后生凉络纬声清可爱

玄蝉声清入吾耳,暑气骎骎犹未已。

残花挺挺留鹿葱,娇态娉娉是荷婢。

偶然一雨云纫裳,池边雨过风送凉。

小虫深集杨柳影,一段笙歌清更长。

形式: 古风

东坡祠

先生笔端侔造化,妙岁清名满天下。

久知富贵等浮云,已悟世情同啖蔗。

置居阳羡山水妍,湔涤埃尘聊税驾。

岂知地主无所容,天地虽宽如传舍。

一朝焚券还其居,意气不迫愈閒暇。

年深此事竟莫传,欲纪诗篇愧陶谢。

先生祠堂幽且深,今人那识古人心。

但把丹铅较形似,满廊遗像成儿戏。

形式: 古风

象田老馈山茶用东坡先生韵奉寄

前时著脚清净坊,山童殷勤进山茗。

半杯春云满晴空,午困瞢腾顿能醒。

山深有鸟声清圆,俗名捣药颇堪听。

从来不起市朝想,定亦久知存所性。

何如捣茶伴老衲,疾病去尽竟归正。

数株寒菊带秋清,一篆香烟留日永。

顾我服官走芳尘,心虽超悟力未猛。

气猿意马难同防,未免稍纵肆顽犷。

人言茶味怕齿知,日渐月渍遣胃冷。

不然除腻立奇勋,气象森严费忠鲠。

建溪早芽细如针,来春喊声遍山岭。

铜模新制号凤团,绛纱斜纫护龙饼。

竹窗拂拭金石坚,碾破霏霏光炯炯。

旧曾识此今罕见,山茗一旗生舜井。

冠裳不加貌自若,厥包断不请侥倖。

须知老衲定中人,任柳生肘木生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