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祠

先生笔端侔造化,妙岁清名满天下。

久知富贵等浮云,已悟世情同啖蔗。

置居阳羡山水妍,湔涤埃尘聊税驾。

岂知地主无所容,天地虽宽如传舍。

一朝焚券还其居,意气不迫愈閒暇。

年深此事竟莫传,欲纪诗篇愧陶谢。

先生祠堂幽且深,今人那识古人心。

但把丹铅较形似,满廊遗像成儿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侃所作,题为《东坡祠》,通过描绘对苏轼(东坡)的崇敬与缅怀,展现了诗人对于苏轼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诗中首先赞扬了苏轼的才华横溢,如同大自然本身一样,他的名声在年轻时便已遍及天下。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苏轼超脱世俗、看淡功名利禄的态度的钦佩,认为富贵如同浮云,世情如同品尝甘蔗,甜而短暂。苏轼选择隐居于宜兴(阳羡),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之美,这种生活态度让诗人深感敬仰。

然而,好景不长,苏轼最终因债务问题被迫离开,但他并未因此而急躁或忧虑,反而更加闲适自在。诗人在感叹苏轼事迹难以流传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苏轼的敬仰之情,甚至自愧不如陶渊明和谢灵运这样的大诗人,无法完全捕捉和表达苏轼的精神风貌。

最后,诗人指出苏轼祠堂的幽静与深邃,暗示了苏轼精神的深远影响,即便在后世,人们可能已经忘记了苏轼的真正心声,但诗人的意图在于通过描绘苏轼的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位伟大文人的独特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轼生平和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象田老馈山茶用东坡先生韵奉寄

前时著脚清净坊,山童殷勤进山茗。

半杯春云满晴空,午困瞢腾顿能醒。

山深有鸟声清圆,俗名捣药颇堪听。

从来不起市朝想,定亦久知存所性。

何如捣茶伴老衲,疾病去尽竟归正。

数株寒菊带秋清,一篆香烟留日永。

顾我服官走芳尘,心虽超悟力未猛。

气猿意马难同防,未免稍纵肆顽犷。

人言茶味怕齿知,日渐月渍遣胃冷。

不然除腻立奇勋,气象森严费忠鲠。

建溪早芽细如针,来春喊声遍山岭。

铜模新制号凤团,绛纱斜纫护龙饼。

竹窗拂拭金石坚,碾破霏霏光炯炯。

旧曾识此今罕见,山茗一旗生舜井。

冠裳不加貌自若,厥包断不请侥倖。

须知老衲定中人,任柳生肘木生瘿。

形式: 古风

独孤宪公桧

古人声名期不朽,一言之谬如此酒。

今人随世就声名,浮云变灭无不有。

讵知老杜可叹诗,争似宪公当陛奏。

文章远继商周作,气骨已逼秋山秀。

晚分符竹行其志,务在人民安?亩。

仁声既远姓氏传,遗迹常存鬼神守。

老桧槎枒枝干古,参天黛色犹冲斗。

终然依附得声名,孰谓今人不如否。

形式: 古风

立冬后述情

山城并水寒较早,鸳瓦新霜写花草。

五朝三朝风萧萧,九日十日云飘飘。

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不遮万山翠。

小窗倚徙片时间,有美人兮隔江水。

形式: 古风

田家岁晚

田家舂米盛土仓,祠灶新鲙鲤与鲂。

粥分口数顾长健,不卖痴呆侬自当。

爇火照天田蚕好,打灰如愿从所祷。

一声竹爆阳春回,城里看灯归已晓。

我生把笔作耕锄,年馀三十腹空虚。

不如尔农随分足,只怕门前人催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