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登高何处踏苍苔,系舸轩辕庶子台。
三峡东西千嶂合,二禺南北一江开。
松楸有泪流霜引,猿狖无声落叶催。
典尽寒衣当岁晏,芦花难禦雪花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清远峡时,在舟中登高远眺的情景。首联“登高何处踏苍苔,系舸轩辕庶子台”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好奇与探索之心。接着,“三峡东西千嶂合,二禺南北一江开”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象,三峡的群山连绵,南北两岸的江水浩渺,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
颈联“松楸有泪流霜引,猿狖无声落叶催”则转而描写自然界的秋意,松树和楸树在霜的引诱下似乎流下了泪水,猿猴在落叶的催促下不再啼鸣,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静谧的氛围。尾联“典尽寒衣当岁晏,芦花难禦雪花来”则表达了诗人在岁末之时,衣物典当殆尽,生活困顿的无奈与凄凉,而芦花也无法抵挡雪花的到来,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感慨。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登高未后故林期,霜露频当悽怆时。
鸿雁自知南向早,梅花谁道北开迟。
无情潮汐惟中宿,有恨云山是九疑。
断绝禺阳双帝子,吹残阮隃更无枝。
登高愁似送将归,木落山空祗夕晖。
红叶有霜终日醉,黄花多露一秋肥。
萧条返舍馀长剑,潦倒干人失布衣。
寄语江间渔父好,白鸥无食向君飞。
登高且喜傍乡关,慷慨能销壮士颜。
四海龙蛇悲已尽,一夫鸿鹄恨多閒。
青年汗血龙媒蹀,白首衣裳雉子斑。
膝下欢娱谁九日,黄花插满绿萱间。
欲雨空蒙翠益深,秋光不逐夕阳沉。
虚无树影迷烟棹,幽咽猿声和水琴。
石叠青螺全作髻,峰抽碧玉半成簪。
谽谺洞口云争吐,湿尽衣裘冷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