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戏作

底事虚聪里,长闻风雨声。

史尝云蚁斗,医却比蝉鸣。

老纵聋何惜,愁因聒易生。

道书疑太诞,如磬是丹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耳鸣戏作》,出自宋代诗人林希逸之手。诗中以耳鸣为题,借以抒发人生感慨与哲理思考。

首联“底事虚聪里,长闻风雨声”,开篇即以“虚聪”二字点明主题,意指耳鸣如同风雨声般在耳边长响,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外界的声音再真实,也有可能是虚幻的。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耳鸣比作风雨声,形象地描绘出耳鸣给人带来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虚无感。

颔联“史尝云蚁斗,医却比蝉鸣”,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和医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耳鸣的象征意义。历史上的蚂蚁争斗,虽微小却激烈,而医学上将耳鸣比作蝉鸣,既形象又富有哲理。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相联系,引发读者对生命、存在以及自然规律的深思。

颈联“老纵聋何惜,愁因聒易生”,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年老耳聋的理解与接纳,同时也揭示了耳鸣(或噪音)对人心态的影响。即使耳朵已经失去听力,也不必惋惜,因为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才是真正的财富。同时,耳鸣(或噪音)容易引起人的愁绪,这反映了外部环境对人心理状态的微妙影响。

尾联“道书疑太诞,如磬是丹成”,最后一联则转向对道家哲学的探讨。诗人对于道家著作中的某些观点表示怀疑,认为它们过于玄妙难解,但同时也认识到,真正的修行(如磬之静)最终会达到心灵的升华(丹成)。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内心修为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耳鸣这一日常现象的细致描绘与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哲学的独到见解,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月二十四日雨后苦热作

今年一旱热良苦,既雨才晴热如故。

桔槔暂閒稍解忧,赤日当空蒸湿土。

晚田切切更望霖,早禾已失十四五。

溪泉渐涸众撮眉,老我垂头汗如雨。

有身有患信可怜,亦既忧农还畏暑。

形式: 古风

乐轩远日之祀岩尹方兄赋以七言用韵一首

事师如父理云然,到底难忘讲席前。

身在必忧惟忌日,义存虽死似生年。

亲祠执奠疑容见,浅学孤恩枕膝传。

长愧后生香一瓣,玉楼十二抵三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得大慧顶相有亲笔赞

见师画像如师活,聚散如何呼又喝。

似与不似吾不知,却是梦中青直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曷]韵

四睡戏题

多少醒人作寐语,异形同趣谁知汝。

四头十足相枕眠,寒山拾得丰干虎。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