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宜兴禅房

冬当月初后,天欲试霜时。

永夜绝人语,新寒听雁知。

壮心忧国在,老计入山宜。

莫作邯郸梦,萧萧鬓已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冬季来临,月已过半,仿佛天空要尝试降下霜冻。
长夜寂静无声,只有新来的寒意和雁鸣才被察觉。
壮志未酬,心中忧虑国家,年老体衰,更适合隐居山林。
不要沉迷于虚幻的梦境,看看自己,已是两鬓斑白。

注释

初后:月圆之后,指接近农历十五。
试霜:尝试降霜,形容天气即将转冷。
绝人语:寂静无声,没有人声。
新寒:刚来的寒冷。
壮心:豪情壮志。
邯郸梦:典故,比喻追求虚幻的事物。
萧萧:形容风声或头发稀疏的样子。
鬓已丝:两鬓斑白,形容年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一种退隐生活的向往。

"冬当月初后,天欲试霜时。永夜绝人语,新寒听雁知。" 这四句生动地勾勒出一个深冬的静谧夜晚,月亮刚好过了初一或将至十五,天气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霜冻。这是一个没有人声的漫长夜晚,只有新降的寒意和远处传来的雁鸣声打破寂静。

"壮心忧国在,老计入山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胸怀。他年轻时满怀激情地为国家担忧,现在年迈却选择了退隐山林,这是他个人的生存策略和生活选择。

"莫作邯郸梦,萧萧鬓已丝。" 这两句则是在告诫自己或别人,不要做那种像邯郸梦一样的虚幻之梦。"萧萧鬓已丝"描绘了一头银发的老者形象,这里可能是诗人自喻,表明自己已经年迈,应专心于退隐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情感和生活选择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内涵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宿岳市

登陟天犹暝,栖回日已西。

形躯一萍梗,襟袖半尘泥。

夹道松成径,谁家花满溪。

定台凝望远,烟草正萋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宿柳池松风亭

轧轧肩舆上剑门,春和身健快于奔。

风翻红雨摧芳信,山带青烟入烧痕。

领略物华无好句,破除旅思有清樽。

高人喜与松风接,莫遣梨花到梦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宿梅下

春事已十一,梅花才两三。

青烟回野烧,翠霭护晴岚。

风暖雁将北,日迟人渐南。

病馀宜缓辔,勿用客程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宿深桥驿

湘浦才春已著鞭,依稀渐近劝耕天。

山樱花落红飘雨,野草烧残青入烟。

云接岭头阴漠漠,泉流涧底响涓涓。

严关两入知非偶,重扣宝坊占宿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