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无党留别

涛波万木撼新秋,却笑茅庐似叶舟。

我但萧疏眠颍尾,君方矍铄向壶头。

早凉已喜无残暑,老别当须似壮游。

黄木扶胥最奇处,想留句子待浮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江涛汹涌,万木在秋天的新气息中摇曳,我却笑那茅屋如同一片小舟在其中摇摆。
我只愿在颍水之尾过着简朴的生活,而你正值壮年,正活跃在人生的巅峰期。
清晨的凉意让我欢喜,因为暑气已消,就像年轻时的远游一样畅快。
在那黄木扶胥的奇特之地,我想留下诗句,期待它们随流水漂流到远方的浮洲。

注释

涛波:江涛。
新秋:初秋。
茅庐:简陋的房屋。
叶舟:像叶子般的小船。
萧疏:简朴、清闲。
矍铄:精神饱满,健壮。
壶头:比喻人生的巅峰或重要阶段。
早凉:清晨的凉爽。
残暑:残留的暑热。
壮游:壮年时期的远游。
黄木扶胥:可能指一处风景名胜。
奇处:奇特的地方。
句子:诗篇。
浮洲:江中的小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离别时的情感。"涛波万木撼新秋"写出了秋风凄猛,树木摇晃的场景,而"却笑茅庐似叶舟"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茅庐(一种用草编织的船)的喜爱,如同对待一艘小船一般。接下来的"我但萧疏眠颍尾,君方矍铄向壶头",则是诗人在描述自己静卧于简单的住所,而朋友却在精美的居所中,这里通过“萧疏”和“矍铄”的对比,展示了两种生活状态的差异。

"早凉已喜无残暑,老别当须似壮游"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凉爽气候的喜悦,以及面对离别时的豁达态度。最后,"黄木扶胥最奇处,想留句子待浮洲"则是诗人想要在一个特别的地方(黄木)留下自己的诗句,以此来纪念这次离别。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秋天美好景色的赞美,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寅甫

共惜馀春赋式微,莫教当饭失苗藜。

行行直度南云北,得得还寻东院西。

白发已应随日长,黄鹂更与尽情啼。

试哦小雨轻埃句,绝胜前村滑滑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寄卫山斋

蜀客嗟留落,甘为学圃迟。

年华空自老,心事复谁知。

未有盍簪日,还须上冢时。

绪馀何足论,相对但期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春雪

一冬祇辨作严寒,剪水飞花事竟难。

闭户不知春意动,扑窗忽觉雨声乾。

颇闻万事正云集,何处一蓑如画看。

但喜畦蔬得苏醒,从今小摘有馀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答术者

贤关夙多士,子独抱遗经。

衣尚旧时褐,眼谁今日青。

直须行万里,未许赴三星。

会友诵佳句,等閒生鹤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