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水仙子》由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倪瓒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的静谧画面。
“东风花外小红楼”,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柔美的场景中。东风轻拂,花丛之外,一座小巧的红楼映入眼帘,仿佛是春天的使者,静静地诉说着季节的更迭。
“南浦山横翠黛愁”,南浦之畔,群山横亘,如同女子的翠眉,似乎在为春日的离去而略带忧愁。此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春寒不管花枝瘦”,春寒料峭,却对花枝的瘦弱无动于衷。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冷暖与生命的脆弱联系起来,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
“无情水自流”,流水潺潺,不因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其流淌的方向,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恒定。这里的“无情”并非贬义,而是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与不变性。
“檐前燕语娇柔”,屋檐下的燕子呢喃细语,声音轻柔悦耳,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生机。燕子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
“惊回幽梦,难寻旧游”,诗人通过梦境的破碎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幽梦的短暂与旧游的难以寻觅,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遗憾。
“落日帘钩”,日落西山,窗帘轻轻垂下,一天的时光即将结束。这一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一天生活结束的平静总结。
整首《水仙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倪瓒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