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

东风花外小红楼。南浦山横翠黛愁。

春寒不管花枝瘦。无情水自流。檐前燕语娇柔。

惊回幽梦,难寻旧游。落日帘钩。

形式: 词牌: 水仙子

鉴赏

这首《水仙子》由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倪瓒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的静谧画面。

“东风花外小红楼”,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柔美的场景中。东风轻拂,花丛之外,一座小巧的红楼映入眼帘,仿佛是春天的使者,静静地诉说着季节的更迭。

“南浦山横翠黛愁”,南浦之畔,群山横亘,如同女子的翠眉,似乎在为春日的离去而略带忧愁。此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春寒不管花枝瘦”,春寒料峭,却对花枝的瘦弱无动于衷。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冷暖与生命的脆弱联系起来,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

“无情水自流”,流水潺潺,不因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其流淌的方向,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恒定。这里的“无情”并非贬义,而是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与不变性。

“檐前燕语娇柔”,屋檐下的燕子呢喃细语,声音轻柔悦耳,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生机。燕子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

“惊回幽梦,难寻旧游”,诗人通过梦境的破碎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幽梦的短暂与旧游的难以寻觅,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遗憾。

“落日帘钩”,日落西山,窗帘轻轻垂下,一天的时光即将结束。这一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一天生活结束的平静总结。

整首《水仙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倪瓒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296)

倪瓒(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字:泰宇
  • 号:云林子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301~1374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闺怨集句

王孙去后无芳草,绿遍香阶。尘满妆台。

粉面羞搽泪满腮。教我甚情怀。

去时梅蕊全然少,等到花开。花已成梅。

梅子青青又带黄,兀自未归来。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忆秦娥

灞桥雪。茫茫万径人踪灭。人踪灭。

此时方见,乾坤空阔。骑驴老子真奇绝。

肩山吟耸清寒冽。清寒冽。祇缘不禁,梅花撩拨。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

曲江花。宜春十里锦云遮。锦云遮。

水边院落,山下人家。茸茸细草承香车。

金鞍玉勒争年华。争年华。酒楼青旆,歌板红牙。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更漏子

解语花,断肠草。谙尽风流烦恼。合欢少,别离多。

此情无奈何。帐前灯,窗间月。记得那时节。

绣被剩,画屏空。如今在梦中。

形式: 词牌: 更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