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阴生昼静赋诗得静字

清池不受暑,幽讨起予病。

长安车辙边,有此荷万柄。

是身虽可懒,共寄无尽兴。

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馀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清风不负客,意重百金赠。

聊将两鬓蓬,起照千丈镜。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梁王今何许,柳色几衰盛。

人生行乐耳,诗律已其剩。

邂逅一樽酒,它年五君咏。

重期踏月来,夜半啸烟艇。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澈的池塘不受夏日炎热侵扰,我在此处寻找宁静却引发了内心的病痛。
在繁华的长安城边,众多的荷花盛开在车辙旁。
尽管身体疲惫,但这些荷花激发了我无尽的兴致。
鱼儿在清凉的水底游弋,鸟儿在静谧的林间栖息。
交谈过后,正午时分,树影投在地上,一片整齐。
清风不辜负来访的客人,我心意深重,如同赠予珍贵的礼物。
我随意地撩起两鬓的乱发,对着千丈水面的镜子照映。
微波轻轻摇曳,我在小立片刻,等待它平静下来。
昔日的梁王如今何处?柳树的颜色又经历了多少盛衰变迁。
人生短暂,只求及时行乐,诗歌的规则已经不再重要。
偶然相遇的一杯酒,期待未来能与五位朋友一同吟咏。
再次约定,在月光下重聚,驾舟夜半在烟雾中长啸。

注释

清池:清澈的池塘。
暑:炎热。
幽讨:寻找宁静。
予病:引发内心病痛。
长安:繁华的长安城。
荷万柄:众多的荷花。
是身:我的身体。
共寄:共同寄托。
鱼游:鱼儿游动。
鸟宿:鸟儿栖息。
谈馀:交谈后。
亭午:正午。
不负客:不辜负客人。
意重:心意深重。
蓬:乱发。
千丈镜:千丈水面的镜子。
微波:轻柔的波纹。
小立:小站片刻。
梁王:昔日的梁王。
衰盛:盛衰变迁。
诗律:诗歌的规则。
剩:不再重要。
邂逅:偶然相遇。
五君:五位朋友。
踏月:月下漫步。
啸烟艇:在烟雾中的船。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阴生昼静赋诗得静字》描绘了夏日池塘的清凉宁静景象,以及诗人借此引发的闲适心境。首句“清池不受暑”点出池水的清凉,为炎热夏日带来一丝慰藉。接着,“幽讨起予病”表达诗人因欣赏此景而生出的雅兴和惬意。

“长安车辙边,有此荷万柄”暗含对都市生活的对比,即使在喧嚣之中,池塘中的荷花依然展现出自然之美。诗人感叹即使身处忙碌之中,也能从这宁静中找到乐趣。“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鱼儿自在游动,鸟儿栖息于林间,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谈馀日亭午,树影一时正”描绘了午后时分,树影婆娑,光影静止的时刻,更显静谧。诗人感慨“清风不负客”,微风轻拂,仿佛懂得诗人的期待,带来清爽之感。“聊将两鬓蓬,起照千丈镜”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虽略显蓬头垢面,但仍愿如镜般清澈地欣赏这美景。

尾联“重期踏月来,夜半啸烟艇”表达了诗人期待再次来访,与友人月下相聚,共享诗酒之乐。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夏日静美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其二)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其一)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蘋,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夏夜

幽窗报夕霁,微月在屋橑。

手中白羽扇,共此夜寥寥。

六月天正碧,三更树微摇。

缅怀山中景,兹夕感路遥。

长啸送行云,可望不可招。

夜阑林光发,白露濡青条。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夏雨

三伏过几日,坐数令人瘿。

片云忽西行,庭树生光景。

须臾万银竹,壮观发异境。

天公终老手,一笑破日永。

龙公勿惮烦,事了亦俄顷。

修竹恬变化,依然半窗影。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