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计祖仁雒县丞

青青杨柳灞桥斜,满酌清樽莫叹嗟。

可是因循成别绪,只应咫尺便天涯。

未论流水千竿竹,且看春风一县花。

渺渺故园情最苦,不知归梦属谁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碧绿的杨柳在灞桥边轻轻摇曳,满满一杯清酒,请不要叹息。
或许是因为习惯于分离,即使近在咫尺,也感觉像是在天涯海角。
不必说那千竿修竹下的流水,暂且欣赏这满县春风中的花朵。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沉而苦涩,不知道我的归乡之梦会落在谁的家中。

注释

青青:形容杨柳的颜色翠绿。
灞桥:古代长安附近的桥,常用来象征离别之地。
因循:指沿袭旧习,不求改变。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流水:象征时间流逝。
归梦:思乡的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名为《送计祖仁赴洛县丞》。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春日杨柳、清风与花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深厚的情感。

首句“青青杨柳灞桥斜”以景开篇,设定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杨柳是春天常见的景象,它们随风轻摆,显得格外柔美,而“灞桥斜”则描绘出一幅倾斜的桥梁与杨柳交织在一起的意境。

接着,“满酌清樽莫叹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这里的“满酌清樽”意味着宴席上的酒杯满盈,朋友们相聚饮酒,但并不因此而感慨,因为即将分别。

“可是因循成别绪,只应咫尺便天涯。”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依恋之情。这里的“因循”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之间的情谊也在逐渐加深,而“咫尺”则是形容离别时刻的手足无措和不舍。

诗人接着写道:“未论流水千竿竹,且看春风一县花。”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能够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必急于考虑将来或过去。春天的风和花是如此短暂,但又是那么令人心动。

最后,“渺渺故园情最苦,不知归梦属谁家。”这两句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痛。诗人用“渺渺”来形容那种无尽的乡愁,而“不知归梦属谁家”则表明诗人对于未来能否重返故土充满了不确定性,内心充满了苦涩与迷茫。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送别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朋友离别时的心境。

收录诗词(653)

李流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冯夏卿

再见三池已旧游,向来交臂锦江头。

味融实际冰河泮,心印微言水月秋。

虽作燕鸿犹邂逅,故应蓬梗合漂浮。

相思别后才馀梦,身在刀州望梓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史唐英二首(其二)

阴崖陨天末,朝日上团团。

稍觉岷峨近,绝知湖海宽。

舜门元自辟,蜀道未应难。

富贵风花耳,相看在岁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史唐英二首(其一)

藉甚闻名久,惠然从我游。

敢云国士遇,每向古人求。

一第娱亲尔,高怀可意不。

咸韶乱蛙吹,期子继苏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刘元圭

犯寒过我喜仍惊,节物峥嵘更远程。

剧饮投车轻十日,细谈剪烛易三更。

故人高义千钧重,久客归心一夜生。

为语溪翁好相念,时将蓑笠晒春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