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垂老之姿,须发如丝。渊默之味,耳口无疵。
秋高河影阔,露冷月行迟。
答呼若谷神之应,对事得珠色之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禅师的形象,他面容老去,须发如细丝般稀疏,深沉内敛,言语和举止都显得静默无瑕。秋夜高远,河面映照出宽阔的月影,清冷的露水使月光移动也显得缓慢。他的回应如同山谷中的回声,自然而深沉,处理事物时则展现出智慧的光芒,仿佛珠玉般明亮。整体上,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赞美了禅师的内在修养和外在风范。
不详
默默灵光,堆堆坐忘。衲僧事业,宗印文章。
应物空三世,随缘遍十方。
分身不用相回互,到处谁能作覆藏。
巍巍堂堂,炜炜煌煌。
法法平齐,随高就低。南日蜀葵向,北风胡马嘶。
是真非相,是相非真。拈转四大,不立一尘。
体合虚空有自己,用周法界无别人。
一叶落兮天下秋,一华开兮天下春。
野鹤骨癯,涧松皮粗。
一身闲而云行林壑,两眼冷而秋入江湖。
智到无而有,理极有而无。
齐物蝶翻昼梦,随机蜂理华须。
开口也著合也著,风铃发响谷随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