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正觉所作的偈颂,以黄河的曲折和地理特征起兴,象征人生的曲折与世事的变迁。"黄河九曲"形象地描绘了黄河蜿蜒曲折的景象,暗示生活的复杂多变;"七斤布衫"则可能是僧人的日常衣物,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胡马嘶北,越鸟巢南"进一步通过动物的行为,表达南北分野和各自适应的环境,寓意人们应如胡马和越鸟般顺应自然,各得其所。"衲僧恰到真常处",衲僧指的是身披衲衣的僧人,这里指修行者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达到了禅定的境地,言行合一,不虚伪。
最后两句"语不欺人面不惭",表达了这位禅师的诚实无欺,他的言语和行为都源自真实的内心,没有欺诈,也不感到羞愧。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