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独泛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哪里寄托我的道心之情,只让小船随意漂流在水中。
纯真的本性怜爱那高飞的白鹤,不求名利羡慕那幽静的野山。
经历严寒后丛生的竹子更显秀美,进入宁静中连飘动的云彩也显得悠闲。
广阔天地间与谁为伴呢,或许只有月亮能陪我一同返回吧。

注释

道情:指修道者或文人雅士追求的超脱世俗的情感。
何所寄:哪里可以寄托。
素舸:朴素的小船,这里象征着淡泊的生活态度。
漫流间:随意漂流之中。
真性:真实的本性,常指人的自然、纯朴之心。
怜:喜爱,同情。
高鹤:高飞的鹤,常象征着隐逸之士或清高之品。
无名:不追求名声,默默无闻。
野山:偏远未开发的山,代表远离尘嚣的环境。
经寒:经过寒冷的季节,比喻历尽艰难。
丛竹秀:丛生的竹子长得秀丽,竹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高洁。
入静:进入宁静的状态或环境。
片云闲:零散的云朵显得悠闲自在。
泛泛:漂浮不定,广泛地。
谁为侣:与谁为伴。
唯应:只有。
共月还:与月亮一同返回,比喻孤独而清高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诗人在西溪独自乘舟漂流,心中寻觅着某种精神寄托。"素舸漫流间"表达了诗人随波逐流,无拘无束的情怀。"真性怜高鹤"和"无名羡野山"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高洁孤傲之物的赞赏,以及对未被世俗所名、不为人知的野山美景的向往。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一句,更深化了这种意境。这里的"丛竹"和"片云"都是自然界中常见而又不易被人留意的小景物,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为传递内心世界的细腻画面,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最后两句"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则更加强化了诗人孤独飘渺的情感。这里的"泛泛"形容舟行无定,"谁为侣"表达了诗人在精神上的孤独,而"唯应共月还"则是在这种孤独中寻得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安慰,仿佛只有与月亮相伴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以及在孤独中寻找到的自我超脱。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兵后经永安法空寺寄悟禅师

常说人间法自空,何言出世法还同。

微踪旧是香林下,馀烬今成火宅中。

后夜池心生素月,春天树色起悲风。

吾知世代相看尽,谁悟浮生似影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兵后送姚太祝赴选

两河兵已偃,处处见归舟。

日夜故人散,江皋芳树秋。

楚云伤远思,秦月忆佳游。

名动春官籍,翩翩才少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劳劳山居寄呈吴处士

山事繇来别,只应中老身。

寒园扫绽栗,秋浪拾乾薪。

领鹤闲书竹,誇云笑向人。

俗家相去远,野水作东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

法子出西秦,名齐漆道人。

才敷药草义,便见雪山春。

护讲龙来远,闻经鹤下频。

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