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三十八)

法会设佳供,斋日感神灵。

普召无别请,客主发休祯。

凡圣俱晨往,灾难普安宁。

良由慈善力,翻恶就福城。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法会上的虔诚氛围与神灵感应,以及慈善之力带来的福祉。通过“法会设佳供,斋日感神灵”,诗人展现了法会的庄严与信徒对神灵的敬畏之情。接着,“普召无别请,客主发休祯”则表达了法会的普遍邀请与带来吉祥之意。进一步,“凡圣俱晨往,灾难普安宁”强调了无论凡人或圣者,都共同前往法会,从而使得普遍的灾难得以平息。最后,“良由慈善力,翻恶就福城”总结了慈善之力是这一切和平与福祉的源泉,它能将恶转化为福,构建一个充满幸福的城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法会的神圣性、信徒的虔诚以及慈善力量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九)

六情无福志,四摄启幽心。

俭约避人物,偃息慕山林。曲?停驺响,交枝落慢阴。

池台聚冻雪,檐牖参归禽。

石来无新故,峰形讵古今。

大车何杳杳,奔马送骎骎。

何以修六念,虔诚枉一音。

未泛慈舟宝,徒劳抒海深。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颂六十二首(其四十)

业风恒泛滥,苦海涛波声。

漂我常游浪,远离涅盘城。

忽遇慈舟至,运我出爱瀛。

是知高慕友,惩过改凡情。

罪垢蒙除结,神珠启暗冥。

释门光丽景,俗务苦重萦。

冀除五昏盖,方悟六尘轻。

自非乘宝辂,何以息焰宁。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四十一)

善恶自相违,明暗不同止。

圣人悯迷徒,乘机入生死。

慕德祛嚣尘,徵心见真理。

择交恶自终,出苦方有死。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颂六十二首(其四十三)

眷属多孜扰,染著乱心神。

亲疏未可定,何得偏憎怜。

干城无片实,渴鹿诤焰尘。

息心上空响,废念心真源。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