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常赵聘君诗韵

圣人予夺严书法,曾托春秋二百年。

世道久嗟鸣凤后,王纲深著获麟先。

闭门纂述无虚日,直笔光华动烛天。

还忆低头拜东野,紫阳山色落窗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汪广洋所作,名为《和子常赵聘君诗韵》。诗中以“圣人予夺严书法”开篇,巧妙地将孔子的编纂《春秋》与圣人之法相联系,表达了对孔子及其著作《春秋》的尊崇之情。接着,“曾托春秋二百年”一句,既是对《春秋》流传时间之长的赞叹,也暗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世道久嗟鸣凤后,王纲深著获麟先”两句,运用了“鸣凤”和“获麟”的典故,前者比喻贤才的稀少,后者则象征着礼乐制度的衰微。这两句表达了对世道衰败、人才难觅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暗示了对恢复礼乐秩序的渴望。

“闭门纂述无虚日,直笔光华动烛天”描绘了诗人自己在闭门创作时的勤奋与专注,以及作品中蕴含的正直与光芒,仿佛烛光照亮了整个天空,寓意其思想的深远影响。

最后,“还忆低头拜东野,紫阳山色落窗前”两句,通过回忆与友人的交往,以及窗外紫阳山色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自然美景的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创作的执着追求,还蕴含了对友情和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33)

汪广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 字:朝宗
  • 籍贯:江苏高邮
  • 生卒年:? ~1379

相关古诗词

癸卯秋大军围武昌予极欲一登黄鹤楼不数日复命还建业莫遂所怀乃赋七言以寄予兴

武昌城头黄鹤楼,爽垲迥挹西南州。

嶓江岷江於此合,古人今人无限游。

天际一帆悬宿雨,云边万木下高秋。

赋诗横槊慷慨事,笑指阑干近斗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雨晴

护龙河头春雨晴,黄鸟白鸟相兼鸣。

重来高阁寓幽目,一望故园销客情。

野花羃䍥照江浦,官树依微绕石城。

想见六朝全盛日,紫宫楼观碧云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召赴京师别豫章(其一)

天子图全念用兵,国公承命任专征。

不烦麾下驱驰日,已定山东七十城。

自古庙堂求胜算,只今河洛遂欢迎。

小臣愧乏旬宣力,愿竭愚衷答圣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召赴京师别豫章(其二)

五年三复被纶音,倚注唯专感激深。

充国岂疏屯塞策,马周终许报君心。

风云际会成今古,日月昭融实鉴临。

历历楚山遥在目,壮歌明发大江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