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湘东山水有清辉,袁水词人得意归。

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侍老莱衣。

筵开灞岸临清浅,路去蓝关入翠微。

想到宜阳更无事,并将欢庆奉庭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湘东的山水映照着清冷的月光,袁水边的文人带着满足的心情归来。
各地官府竞相邀请他,就像毛义收到檄文般急切,乡亲们期待他像老莱子一样孝顺侍奉长辈。
宴会设在灞河岸边,临近清澈的溪流,道路通往蓝关,深入苍翠的山色之中。
想到宜阳那边再无烦忧,他将把所有的欢乐都献给家人和长辈。

注释

清辉:清冷的月光。
袁水词人:袁水边的文人。
毛义檄:比喻官府的邀请函。
老莱衣:指孝顺长辈的行为。
灞岸:河流名,与下文的'蓝关'相对。
翠微:青翠的山色。
宜阳:地名,可能暗示诗人的故乡或重要之地。
庭闱:家庭,这里指家中的长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温馨场景,诗人以湘东山水的清辉作为背景,表达了袁水词人的得意归乡之情。"几府争驰毛义檄"一句,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词人的欢迎与追随,而"一乡看侍老莱衣"则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田园生活,显示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筵开灞岸临清浅"之处,诗人细腻地描述了席地临水的情景,给人以恬静之感。"路去蓝关入翠微"则是送别时的壮阔画面,蓝关、翠微皆为山名,以此表达离别之情。

最后两句"想到宜阳更无事,并将欢庆奉庭闱",诗人在表达对宜阳生活的向往之余,更进一步地传递出一种无牵无挂的心态,将欢乐庆祝的情感带回家中。整首诗流露出一股淡远幽深的情趣,是诗人送别时心境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语言平和,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唐代诗风中的一朵奇葩。

收录诗词(110)

曹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邺之。晚唐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才颖最佳。曾担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职务

  • 字:业之
  • 籍贯: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
  • 生卒年:约816~875

相关古诗词

旅次岳阳寄京中亲故

君山南面浪连天,一客愁心两处悬。

身逐片帆归楚泽,魂随流水向秦川。

月回浦北千寻雪,树出湖东几点烟。

更欲登楼向西望,北风催上洞庭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嵩阳道人

三山浮海倚蓬瀛,路入真元险尽平。

华表千年孤鹤语,人间一梦晚蝉鸣。

将龙逐虎神初王,积火焚心气渐清。

见说嵩阳有仙客,欲持金简问长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霁后作

新霁辨草木,晚塘明衣衿。

乳燕不归宿,双双飞向林。

微照露花影,轻云浮麦阴。

无人可招隐,尽日登山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