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岳阳寄京中亲故

君山南面浪连天,一客愁心两处悬。

身逐片帆归楚泽,魂随流水向秦川。

月回浦北千寻雪,树出湖东几点烟。

更欲登楼向西望,北风催上洞庭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君山南边海浪滔天,客子心中忧虑如两挂
身体随孤帆回归楚地湖泊,灵魂却随着流水向着秦国大地飘荡
月光照亮了北岸千丈积雪,湖东几点炊烟在树梢缭绕
我更想登上高楼向西眺望,北风吹促我登上驶往洞庭湖的船只

注释

君山:指岳阳楼附近的君山。
南面:地理位置。
浪连天:形容海浪滔滔。
一客:指诗人自己。
愁心:忧愁的心情。
两处悬:比喻心情复杂,思绪纷飞。
身逐:身体跟随。
片帆:一片孤帆。
归楚泽:返回楚国的湖泊(这里指洞庭湖)。
魂随:灵魂伴随。
秦川:泛指秦国的土地,这里可能指诗人故乡或其他秦地。
月回:月亮升起或移动。
浦北:江边或湖边的北岸。
千寻雪:形容雪深厚。
树出湖东:湖东的树木隐约可见。
几点烟:几点炊烟。
更欲:更加想要。
登楼:登高望远。
西望:向西看。
北风:寒冷的北风。
洞庭船:驶向洞庭湖的船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行时的愁绪与对家乡的思念。"君山南面浪连天"一句,通过壮观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心中的波澜和情感的深沉。"一客愁心两处悬"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牵挂,仿佛自己的心灵在旅途中被悬挂着,无法安宁。

随后的"身逐片帆归楚泽,魂随流水向秦川"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身体虽然乘船而去,但他的灵魂却随着河水向另一个方向漂泊,这种分裂的情感状态,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之痛。

接下来的"月回浦北千寻雪,树出湖东几点烟"则是对景色的描绘。这里的“月”和“雪”、“树”和“烟”都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孤独与淡泊。

最后"更欲登楼向西望,北风催上洞庭船"则是诗人在这种情感和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冲动。尽管已经有了归去之心,但诗人依然想要登上高处,向着西方的故乡方向遥望,这种无尽的眺望之情也许正是他内心深处对家乡无法割舍的情感。北风则像是时间和自然力的象征,它在催促着洞庭湖上的船只前进,也是在推动诗人继续他的旅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内心深处对于归属和故土的情感纠葛。

收录诗词(110)

曹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邺之。晚唐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才颖最佳。曾担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职务

  • 字:业之
  • 籍贯: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
  • 生卒年:约816~875

相关古诗词

寄嵩阳道人

三山浮海倚蓬瀛,路入真元险尽平。

华表千年孤鹤语,人间一梦晚蝉鸣。

将龙逐虎神初王,积火焚心气渐清。

见说嵩阳有仙客,欲持金简问长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霁后作

新霁辨草木,晚塘明衣衿。

乳燕不归宿,双双飞向林。

微照露花影,轻云浮麦阴。

无人可招隐,尽日登山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题濮庙

晓祭瑶斋夜扣钟,鳌头风起浪重重。

人间直有仙桃种,海上应无肉马踪。

赤水梦沈迷象罔,翠华恩断泣芙蓉。

不知皇帝三宫驻,始向人间著衮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