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泽民画

鼌余升兮良常之颠,暮栖余兮良常之下。

谓良为常兮谁哉暴者?余守余箧,毋侈其胠。

箧中之藏,孔子之书。谓尧汤贤,谓商辛愚。

孰憎是言,我复其馀。孰好之者,往馈一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探讨了道德与价值判断的相对性。诗人通过“余”与“良常”的对话,提出了对历史人物如尧、汤、商纣王等的不同评价,强调了主观性和时代背景对价值判断的影响。诗人认为,孔子的教诲如同宝箧中的珍藏,值得守护和传承。同时,诗人表达了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接纳,以及对传统智慧的尊重。最后,诗人以“往馈一鸱”结束,似乎在暗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保持一份谦逊和学习的心态都是重要的。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评判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

收录诗词(390)

李孝光(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来

有悸孺子,衣之狐裘。匪余之病,余以为仇。

既撰余杖,升望于丘。江不可涉,夕具余舟。

形式: 四言诗 押[尤]韵

福源精舍

采舟兮涣涣,风将起兮无岸。

渚花兮白红,若有人兮为粲。

相我乐兮未殚,时几何兮日旰。

极浦兮水深,下有兮龙吟。

洞箫作兮波浪涌,送将归兮于南。

谅佳人兮未远,令我思兮何心。

飔风兮吹人,层波兮粼粼。

掇芳草兮寄远,与我期兮阳春。

形式: 古风

黄鹄谣题余节妇诗卷

黄鹄黄鹄,牝牡相随。游于四海,不识别离。

始妾结发时,与君年相齐。

一朝纳伉俪,百岁以为期。

奈何乎中路,而捐子与妻。且君之徂,妾逢百罹。

父母将我去,亲戚夺我志。

言云为我志,言云为我计长久,祇令增伤悲。

忆君垂诀,托我孤儿。我嗔君言,奈何见疑。

晨起作羹与糜,欲持饴阿谁?

嗟我不如黄鹄,将子与妇,至死相随飞。

我宁用生为,我宁用生为!众人何知,维馀天知。

形式: 古风

春草谣为华彦清作

春草何离离,春阳何迟迟。

万物沐膏泽,百草独光辉。

光辉被下土,天公本无私。男儿生身,长大贤知。

母恩未报,何用儿为。

何以报母手中线,冬温枕席夏挥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