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年犹愧饱侏儒,却到淮山识旧途。
一棹轻于堂上芥,此身闲似水中凫。
受风帆影随南北,弄日云容自有无。
不用乘桴泛沧海,半生全欲老江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返回故土的场景和心情。开篇“十年犹愧饱侏儒”表达了一种自谦之意,可能指的是自己这些年来学问未进、才艺不显,或是对往日未能尽展抱负而感到惭悚。随后“却到淮山识旧途”则透露出诗人重回故地的喜悦之情,淮山作为旧时行走的地方,再次踏足,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与思念。
“一棹轻于堂上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情景。一棹轻舟在空旷的大厅之上仿佛如同浮在芥菜叶上的水珠,显示了诗人心境的清净与平和。
接着“此身闲似水中凫”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自在飞扬的情怀。水中凫是指站在水面上不湿脚的鸟,比喻诗人的生活状态轻松而不为世俗所羁绊。
“受风帆影随南北”描写的是诗人乘舟行进,任由风帆带动自己的方向,显现出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存态度。紧接着“弄日云容自有无”则表达了对光阴变化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最后,“不用乘桴泛沧海,半生全欲老江湖”表明诗人并没有远大的抱负去征服广阔的沧海,而是愿意将一生的时光都留在这熟悉且亲切的江湖之中,享受那份宁静与自在。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特有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态度。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江尽溪流合,行舟落照催。
棹歌来月浦,帆影上风桅。
路转山容改,潮平水色回。
兵戈满天下,飘泊壮心摧。
一行作吏苦吹毛,小隐非关索价高。
懒傍月边持玉斧,静看花上试霜刀。
近人鱼鸟曾相识,入眼溪山昔未遭。
谁与着鞭春色里,雁行风急正求曹。
觌面峰峦碧障天,东方精色破昏烟。
草头露下元无雨,衣角风生径欲仙。
行树排宵高展画,孤云挂壑薄披绵。
寸田暂喜捐尘虑,不着蒙庵一缕禅。
西风趣秋去,何日放船回。
不见澄江练,唯闻捲地雷。
宦游双鬓改,飘泊寸心灰。
落日乾坤里,微吟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