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殷比干墓

天地之经,君臣之义。贵戚异姓,同归一致。

与社稷共,逝将焉避。孰丁其难,孰丁其易。

嗟哉斯人,遭殷之季。罔为臣仆,先王献自。

披沥以陈,甘于殒弃。五亩佳城,千秋弗坠。

夫子适周,载经柏隧。早许三仁,讵惟四字。

形式: 四言诗 押[寘]韵

鉴赏

此诗《过殷比干墓》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对比干墓的凭吊,表达了对忠臣节烈的敬仰之情。全诗以天地之经、君臣之义开篇,引出对贵戚异姓在国家大义面前的共同立场,强调了与国家命运共存亡的决心。

“与社稷共,逝将焉避”,诗人表达了与国家共存亡的坚定信念,无论生死,都将以国家利益为重。接着,“孰丁其难,孰丁其易”两句,提出对困难与轻松的不同态度,强调了面对任何境遇都要保持忠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嗟哉斯人,遭殷之季”,诗人感叹比干在商朝末年遭遇的不幸,尽管身处乱世,他依然坚守正道,不为权势所屈。诗人赞扬比干“罔为臣仆,先王献自”,即使面对威胁,也绝不背叛先王的教诲,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忠诚。

“披沥以陈,甘于殒弃”,比干将自己赤诚的心意毫无保留地向世人展示,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动容。最后,“五亩佳城,千秋弗坠”描绘了比干墓地的宁静与永恒,象征着他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不受时间的侵蚀。

“夫子适周,载经柏隧”,诗人追忆比干前往周朝传播经书的往事,表达了对这位先贤智慧与勇气的敬佩。而“早许三仁,讵惟四字”则赞美比干不仅在行动上表现出仁德,更在言语中传递了深刻的思想,使后人受益无穷。

整首诗通过对比干墓的凭吊,不仅颂扬了他的忠诚与勇敢,也寄托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谒卫源祠

驻跸苏门下,躬瞻清卫源。

地灵神以妥,派远物蒙恩。

百颗珠呈琲,一泓月贮痕。

流淇润桑土,利泽永中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登啸台有作

太行秀迤苏门山,宜为隐者所盘桓。

我来深秋气萧霁,旷怀以上千年间。

辞骑屧步陵崇峦,憩藉猗靡之皋兰。

谡谡天风吹凤鸾,即遇公和相周旋。

清激啸旨我不解,慷慨啸理我或闲。

嗣宗猖狂岂能攀,诗留片石飘乎仙。

形式: 古风

题安乐窝

前者周程后者朱,同归何碍却殊途。

深知天地理数蕴,不作语言文字儒。

试想安贫乐道趣,常依月到风来湖。

啸台近在烟霄里,异世芝兰结契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驻跸百泉作(其一)

清跸来游卫水源,小加构筑俨林园。

洛中名胜山川秀,秋杪风光松菊存。

座俯沧池下鸥侣,阶含碧藓育桐孙。

读书近溯周程旨,恰喜明窗暖日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