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过殷比干墓》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对比干墓的凭吊,表达了对忠臣节烈的敬仰之情。全诗以天地之经、君臣之义开篇,引出对贵戚异姓在国家大义面前的共同立场,强调了与国家命运共存亡的决心。
“与社稷共,逝将焉避”,诗人表达了与国家共存亡的坚定信念,无论生死,都将以国家利益为重。接着,“孰丁其难,孰丁其易”两句,提出对困难与轻松的不同态度,强调了面对任何境遇都要保持忠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嗟哉斯人,遭殷之季”,诗人感叹比干在商朝末年遭遇的不幸,尽管身处乱世,他依然坚守正道,不为权势所屈。诗人赞扬比干“罔为臣仆,先王献自”,即使面对威胁,也绝不背叛先王的教诲,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忠诚。
“披沥以陈,甘于殒弃”,比干将自己赤诚的心意毫无保留地向世人展示,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动容。最后,“五亩佳城,千秋弗坠”描绘了比干墓地的宁静与永恒,象征着他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不受时间的侵蚀。
“夫子适周,载经柏隧”,诗人追忆比干前往周朝传播经书的往事,表达了对这位先贤智慧与勇气的敬佩。而“早许三仁,讵惟四字”则赞美比干不仅在行动上表现出仁德,更在言语中传递了深刻的思想,使后人受益无穷。
整首诗通过对比干墓的凭吊,不仅颂扬了他的忠诚与勇敢,也寄托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