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狄涣

高卧白云乡,崖泉对阁凉。

守贫无属道,多病数求方。

耕犊惊雷毙,寒芜入圃荒。

如何帝未梦,吟苦顶铺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高枕于白云之上,享受着山崖清泉带来的清凉。
坚守贫困的生活,与道无关,因病体虚弱常去寻找药方。
耕牛因惊雷而死亡,园中的杂草丛生,显得荒芜。
为何上天还未梦见我的困境,我在这里苦吟,头顶已积满霜华。

注释

高卧:高枕而卧,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乡:指隐居之地,如仙境。
崖泉:山崖上的泉水。
阁:此处可能指小屋或阁楼。
守贫:坚守贫穷的生活。
属道:属于道教或修行之道。
多病:身体状况不佳,经常生病。
求方:寻找治病的方法。
耕犊:耕地的牛。
毙:死亡。
寒芜:寒冷季节的杂草。
圃荒:菜园荒芜。
帝:古代对天神的尊称,此处可能指命运之神。
吟苦:苦吟,艰难地作诗。
顶铺霜:头顶积霜,形容生活艰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读书人在秋天的生活状态。开篇“高卧白云乡,崖泉对阁凉”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所处之地的清幽与孤寂,白云如席,山涧清泉相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为伴的意境。接着“守贫无属道,多病数求方”两句,表达了诗人生活上的拮据和身体上的不适,但仍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不去追逐世俗的富贵。

中间四句“耕犊惊雷毙,寒芜入圃荒。如何帝未梦,吟苦顶铺霜”,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艰辛与困顿的抒发。春耕时节,因雷声而惊吓耕牛,反映出农事的艰难;寒冷中杂草丛生,园圃荒芜,显示了生产力度的低下和自然环境的恶劣。而“如何帝未梦”一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统治者的不满或无奈,他们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最后“吟苦顶铺霜”,则是诗人在严寒中坚持着自己的文学创作,通过吟咏来抒发内心的痛苦和不屈。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社会、对统治者的批判态度,表现出诗人坚守精神独立性格的同时,对外部世界持有一份冷静和悲观。

收录诗词(12)

廖融(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王正己

吟高鄙俗流,傲逸访巢由。

古寺寻僧饭,寒岩衣鹿裘。

园桃山鼠啮,崖蜜猎人偷。

遂这个清性,浮生不苟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圭灶先知晓,盆池别见天。

云穿捣药屋,雪压钓鱼舟。

形式:

巧对

杨氏为我;尤物移人。

形式: 对联

三峡闻猿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