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供水际门。

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竹制窗户边有两三根红苋菜,山色倒映在远处的水边门扉。
只有我亲近地知道这墙下的小路,能通过鞋底的印记记住长满青苔的地方。

注释

竹窗:用竹子制作的窗户。
红苋:一种红色的蔬菜。
两三根:大约有三到两株。
山色:山的景色。
遥供:远远地映照。
水际门:水边的门。
只我:只有我。
近知:亲近了解。
墙下路:墙下的小路。
屐齿:木屐的齿状部分。
记苔痕:留下青苔的痕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居生活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竹窗红苋两三根"一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竹子成为了窗外的自然装饰,而几根红色的苋菜则在其中点缀,增添了一抹生机。

"山色遥供水际门"这句话中,“山色”指的是远处山峦的颜色,它们像是天然的画布,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幻。"水际门"则暗示了诗人居所临近水域,门前可能就是一片清澈的湖泊或河流。

"只我近知墙下路"这里,“只我”表达了一种独自体验和感悟,而“墙下路”则是诗人日常走过的小径,这条路因为靠近墙壁,显得格外隐秘和宁静。

最后一句"能将屐齿记苔痕"中,“屐齿”指的是鞋跟的痕迹,而“苔痕”则是苔藓生长留下的印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足迹都能细心观察和铭记,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以及他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红梅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

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红梨

红梨无叶庇花身,黄菊分香委路尘。

岁晚苍官才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老嫌

老嫌智巧累形躯,欲就田翁学破除。

百岁用痴能几许,救吾黥劓可无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自定林过西庵

午鸡声不到禅林,柏子烟中静拥衾。

忽忆西岩道人语,杖藜乘兴得幽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