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图

山色浓还淡,孤村水绕之。

俗尘飞不到,野老住偏宜。

埼岸疏疏柳,茅檐短短篱。

小舟攲仄过,便是少陵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水乡村庄画卷。首句“山色浓还淡”,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山色变化之美,既展现了山的深邃与厚重,又暗示了云雾缭绕的朦胧感。接着,“孤村水绕之”一句,点明了主题——水边的村落,通过“孤”字,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脱俗的氛围。

“俗尘飞不到,野老住偏宜”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清幽与适宜居住,仿佛是世外桃源,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尘埃,适合隐居的老者安度晚年。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水村的独特魅力。

“埼岸疏疏柳,茅檐短短篱”描绘了村落的自然风光,疏落的柳树点缀在岸边,与简朴的茅草屋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质朴而和谐的生活景象。这里没有繁复的装饰,只有最纯粹的自然与生活之美。

最后,“小舟攲仄过,便是少陵诗”以杜甫的诗句作为结尾,不仅表达了对水村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古代田园生活的怀念。小舟轻轻划过水面,似乎带走了尘世的烦恼,留下的是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村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田园诗意的追忆与致敬。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劭农日漫成

白发红颜乌帽翁,年年从尔觅年丰。

争看汉诏来身畔,便觉豳诗在眼中。

且喜畦秧三日雨,莫愁花信几番风。

我今亦是惰游者,不稼而禾愧食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景定甲子理宗尝以颜曾传道配飨下问词臣越咸淳丁卯昉以曾子子思升侑孔庭盖推本先意也先臣所被宸笔藏之私室会军学撤旧庙崇新阁愿得摹刻其上而某固未敢也府教张君遂诗以成之后之观者将有考于斯文谨用韵以谢(其一)

在昔前朝帝问颁,龙楼当日正承颜。

曾思参侑褒崇后,尧舜相传密勿间。

遹骏先猷昭若日,于皇吾道重于山。

老臣独抱乌号痛,不及临雍扈从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景定甲子理宗尝以颜曾传道配飨下问词臣越咸淳丁卯昉以曾子子思升侑孔庭盖推本先意也先臣所被宸笔藏之私室会军学撤旧庙崇新阁愿得摹刻其上而某固未敢也府教张君遂诗以成之后之观者将有考于斯文谨用韵以谢(其二)

藻有嘉鱼首自颁,师儒乐育士欢颜。

宸奎恍若从天下,杰阁崇成不日间。

要识道原观泮水,坐令文物盛黔山。

熙明殿下槐龙舞,便合归陪讲读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荷花辱于淫邪陷于老佛几千载自托根濂溪而后始得以其中通外直者侪于道而近世魏鹤山又推本周子之意取泽陂之诗所谓硕大且俨者归之君子焉明伦堂后新池骤著花教授遂见之诗且有取于周子香远之句寄兴远矣因次韵

道中何物不生焉,顷刻能开碧玉莲。

根脚好时花发越,源头活处水漪涟。

唤醒佛土从前梦,细绎陈诗最后篇。

霁月光风真洒落,千年此意后谁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