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歌(其十六)临高台

临高台,望江水,江水之流以千里。

黄鹄知得高蜚止,愿遗香草美人子。

关弓问鹄从何来,我主万年亦诚哉。

禾黍不获鹄何食,遨游四海安终极。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临高台》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描绘临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首句“临高台,望江水”,点明了地点和视角,诗人站在高台上,极目远眺,江水在视野中延展,营造出开阔壮丽的自然景观。接着,“江水之流以千里”进一步强调了江水的辽阔与奔腾不息,仿佛是时间与空间的延伸。

“黄鹄知得高蜚止,愿遗香草美人子”两句,借黄鹄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美好情感的追求。“黄鹄”象征着高飞远翔的志向,而“香草美人子”则暗喻了理想中的美好事物或理想的人格。诗人希望像黄鹄一样,追求高远的目标,并愿意将其美好的品质传递给他人。

“关弓问鹄从何来,我主万年亦诚哉”这两句,通过询问黄鹄的来历,表达了对自身身份和理想的思考。诗人自比为君主,渴望长治久安,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禾黍不获鹄何食,遨游四海安终极”则是对自由与生存的探讨。禾黍象征着生活的基本需求,黄鹄若无食物,如何生存?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提问,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同时,“遨游四海安终极”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未知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象征性的人物,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生存与探索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铙歌(其十七)远如期

远如期,宜四海。皇帝日月所置,有甘露三载。

单于自归大佳以万人,稽首陛下北藩臣。

左右贤王奉国珍,谒者令引之乡殿陈。

橐佗拉沓,就羽蒙戎。

酪酒乃是阏氏之所饮,駃騠生自余吾中。

将进酒,顾其豪,挠以留犁径路刀。

何用赐之,黄金犀毗,赤绨锦袍。

扶伏沮泽,曾不知天子神灵。

从今以往,但居光禄塞下不愿归庭。

形式: 乐府曲辞

铙歌(其十八)石流

石流津以梁。无敢曳水,君安所薄,秋风汤汤。

东飞者鹄,北游者河。

中有冥冥之白沙,远道之人谓之何。

兰以有香君不知,愿言怀之遗所思。

形式: 乐府曲辞

五凤曲

梧桐生高冈,凤凰鸣中央。

三百六十鸟,翁杂朝四方。

其东鸣青鹖,其西鸣鹔鹴。

鸑鷟鸣其阴,鹑雀鸣其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精列

欲何为?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

慷慨非其时,言从吾所好,混迹于鸱夷。

入宫无美女,名士常见持。

名士常见持,卞和乃卫足,白璧以终疑。

白璧以终疑,还君十五城,抱之宁自奇。

抱之宁自奇,周孔圣殂落,世人莫我知。

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