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二)月夜自和

嗟矍铄翁,对婵娟月,怀汗漫游。

怅江湖幸有,季鹰鲈鲙,田园忍负,晏子狐裘。

丹桂开时,青苹渺处,家在三吴天尽头。

庭皋静,又一番叶落,天下皆秋。少年弓剑边州。

惊转首黄粱还梦不。

叹悠悠千载,关山无恙,滔滔一水,岁月俱流。

镜老菱花,笳悲芦叶,新雁数行人倚楼。

君知否,把眉峰蹙破,岂为身愁。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感叹那精神矍铄的老翁,面对明亮的月亮,怀念着广阔的游历。
遗憾的是,虽然江湖上有幸能享受季鹰的鲈鱼,但不得不舍弃田园生活,就像晏子拒绝奢华的狐裘。
丹桂盛开之际,青萍漂浮之处,家似乎在遥远的三吴之地的尽头。
庭院寂静,又是一片落叶,整个世界都笼罩在秋天的氛围中。他曾是个少年,在边疆持剑守卫。
猛然回头,发现黄粱美梦已消散。
感叹千年时光悠悠,关山依旧,滔滔江水流逝,岁月如梭。
镜子中的菱花已显老态,胡笳声中芦叶飘摇,新雁成群,人们倚楼遥望。
你可曾知晓,眉头紧锁并非只为个人忧虑。

注释

矍铄翁:精神矍铄的老翁。
婵娟月:明亮的月亮。
季鹰鲈鲙:季鹰的鲈鱼,指隐居生活。
晏子狐裘:晏子拒绝奢华的生活。
三吴天尽头:遥远的三吴之地。
庭皋:庭院。
叶落:落叶。
千载:千年。
关山:关隘山川。
菱花:镜子中的花纹。
笳悲:胡笳的悲伤声。
眉峰蹙破:眉头紧锁。
身愁:个人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在月夜中,独自徘徊于庭院之中,感受到秋意渐浓,叶落纷纷,天气转凉。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诗人的心情随着自然万物的变化而起伏,他似乎在追忆过往的美好时光,那些逝去的岁月如同流水一般难以挽留。

"少年弓剑边州"一句,透露出诗人曾经有过戎马倥偬、英勇奋战的经历,但现在却只能在梦中寻觅那些已经远去的时刻。"叹悠悠千载,关山无恙,滔滔一水,岁月俱流"几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

而在最后,诗人似乎又转向现实,对着镜中自己苍老的容颜,心生感慨。"岂为身愁"一句,表明诗人的忧虑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担忧,而是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和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月夜的静谧与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怀旧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充满哲思的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五)送洪漕使宪闽

天目山房,洪崖老仙,亲授一灯。

自檄草参筹,宾筵领袖,鼎梅助味,省闼权衡。

华国文章,立朝风力,犹有老成人典刑。

如公样,盍夜趋宣室,昼对延英。乘轺惠我湘民。

作翼轸中间一福星。

正千艘漕玉,张颐西峤,单车把绣,将指南闽。

过阙留中,历阶而上,方值汉朝更化新。

南中事,若君王问及,老弗能胜。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二)和邓季谦通判为寿韵

老子家山,近古苏州,有监本呆。

叹长途荷担,斯宜已矣,急湍鼓枻,岂不危哉。

我爱陶潜,休官彭泽,为三径荒芜归去来。

君恩重,奈边戈未偃,阃毂犹推。东南休运将回。

幸天日清明公道开。

把孤忠自许,我心匪石,一真难灭,人口如碑。

青眼旧交,黑头新贵。快九万里风鹏背培。

诗筒寄,正多情未已,聊解君颐。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十六)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

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

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

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

谁为把中原一战收。

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

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

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十五)送李御带珙

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

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

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

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归兮。归去来兮。

我亦办征帆非晚归。

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

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

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