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华内翰见过

但见公轩过,未见我马去。

我懒宜我嫌,公曾不我恶。

秋雨天街凉,萧萧绿槐树。

遥听高车声,驺导门前驻。

仆夫惊入扉,遽曰能来顾。

度量何其宏,始终不改遇。

索以新诗章,遍览日欲暮。

诚惭兜离音,唐突韶与濩。

明朝当负荆,人莫讥贵附。

形式: 古风

翻译

只见公车驶过,未见我的马离去。
我懒散,我嫌弃,他却从不讨厌我。
秋雨让街道清凉,绿槐树在风中摇曳。
远远听到华丽车辆的声音,驾车人在门前停下。
仆人惊讶地进门,急忙说他来访。
他的气度多么宽广,始终如一地对待我。
他索要新的诗篇,整日阅读直到黄昏。
我深感惭愧,冒昧打扰了他的雅兴。
明天我将负荆请罪,无人会嘲笑我攀附权贵。

注释

公轩:公家的车子。
我马:指诗人的马。
宜:适合,符合。
恶:厌恶。
秋雨:秋季的雨水。
驺导:驾车的侍从。
遽:急忙。
度量:气度,胸怀。
兜离音:谦辞,指自己的诗作。
贵附:依附权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韩子华内翰见过》。诗中通过描绘韩子华来访的情景,展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和敬意。首句“但见公轩过”开门见山,写出了韩子华的到来,而“未见我马去”则暗示了主人的谦逊和期待。接着,诗人通过“我懒宜我嫌,公曾不我恶”表达了自己虽然懒散,但韩子华并未因此嫌弃,显示出对方的宽容大度。

“秋雨天街凉,萧萧绿槐树”描绘了来访时的环境,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随后,听到韩子华的高车声,仆人急忙通报,显示出主人对贵宾的重视。诗人通过“度量何其宏,始终不改遇”高度赞扬了韩子华的宽广胸襟和始终如一的待人态度。

最后,诗人表示要献上新诗作为礼物,直到傍晚仍沉浸其中,深感自己的诗才不足,对韩子华的才华表示钦佩。结尾处,“诚惭兜离音,唐突韶与濩”表达了对自己诗歌的自谦,以及对韩子华才华的赞叹。诗人承诺明日将负荆请罪,表明对韩子华的敬重,不愿因身份高贵而疏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主人与客人的互动,展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韩子华江南安抚

韩侯出持节,志在抚黔黎。

县官负弩迎,刺史跃马随。

千里宣德泽,煦如春风驰。

寒潮不起浪,怗怗威冯夷。

借问何致耳,试听将所为。

立车呼父老,劳以哀矜词。

我从大明宫,天子亲谕之。

忧汝岁屡凶,吏不恤汝疲。

已输又索籴,囷橐无孑遗。

此非陛下意,恐使汝辈疑。

疾苦汝告我,不惮为汝治。

父老必喜拜,如馁得饲麋。

我称此大是,一一无不宜。

南方二十州,欢声无幼耆。

壶浆拥大道,妇女闯短篱。

行闻江汉间,复有宣王诗。

形式: 古风

韩子华访石昌言不遇石有诗韩邀和答

尝闻载酒者,去访子云居。

乃值徒御出,遂令谈笑虚。

为黍宁乏具,题凤岂有诸。

一听负荆语,还想蔺相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韩子华遗冰

六月侍臣方赐冰,我赋得之从友朋。

开盘一见水玉璞,置坐百步无青蝇。

热肤收汗起疹粟,不有消渴同茂陵。

杜子每思赤脚踏,韩老尝苦如甑烝。

惭无二公才与学,享此足与俗辈矜。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韩玉汝遗油

朝读百纸书,夜成几篇书。

明明白昼有阳乌,黕黕暗室无蟾蜍。

目睛须藉外物光,日月不到卑蔀居。

君能置以清油壶,暝照文字灯焰舒。

妇将膏发云鬓梳,瓶底浊浓留脂车。

所益既如此,所感当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