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应廷试感怀

二十馀年付转车,自摩髀肉问何如。

暂垂鹏翼扶摇势,一学蝇头世俗书。

荡荡天门争欲上,茫茫人海岂难居。

寻常米价无须问,要访奇才到狗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在准备廷试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往经历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二十馀年付转车,自摩髀肉问何如”描绘了诗人回顾自己过去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时间的车轮已将他带至一个转折点,他抚摸着大腿上的肌肉,自问这样的生活是否值得。这里运用了“髀肉复生”的典故,比喻长时间不从事体力劳动,肌肉会重新变得结实,暗示诗人可能经历了长时间的劳碌或困顿。

颔联“暂垂鹏翼扶摇势,一学蝇头世俗书”中,“暂垂鹏翼”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展翅高飞的形象,象征诗人暂时放下束缚,追求自由与高远的理想;而“一学蝇头世俗书”则以苍蝇的眼睛比喻微小、世俗的视角,对比出诗人对宏大理想与现实琐事的态度。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既向往高远,又不得不面对世俗生活的复杂心情。

颈联“荡荡天门争欲上,茫茫人海岂难居”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挑战。他渴望攀登高处,进入那宽广无垠的天门,同时也认识到在广阔的人世间,生活并非难以适应。这里既有对未知的探索与追求,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接纳与适应。

尾联“寻常米价无须问,要访奇才到狗屠”则是诗人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和对人才的重视。他不关心日常的物价波动,而是强调要寻找那些非凡的才能,哪怕他们出身平凡,甚至来自低微的职业,如屠夫。这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广泛认同和对社会各阶层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黄遵宪在准备廷试前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反思,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也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才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出门

出门杨柳万条春,送我临歧意未申。

得失鸡虫何足道,文章牛斗可能神?

无穷离合悲欢事,从此东西南北人。

手版脚靴兼帕首,任风吹堕软红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由输舟抵天津作

遥指天河问析津,茫茫巨浸浩无垠。

华夷万国无分土,人鬼浮生共转轮。

敌国同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大鹏击水南风劲,忽地吹人落软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水滨

来牛去马看频频,独立苍茫此水滨。

避面青山难见我,打头黄土信抟人。

东西市舶无分界,南北藩封此要津。

七十二沽秋色满,不堪吹鬓半胡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武清道中作(其一)

始识风尘苦,吾生第一回。

斗星随北指,云气挟东来。

走竟偕牛马,臣初出草莱。

海天千万里,南望几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