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彭泽归来老岁华,东篱尽可了生涯。
谁知秋意凋零后,最耐风霜有此花。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描绘了陶渊明归隐田园,以菊花寄托高洁情操的情景。通过“彭泽归来老岁华,东篱尽可了生涯”两句,诗人巧妙地将陶渊明的归隐生活与自然美景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接着,“谁知秋意凋零后,最耐风霜有此花”则进一步深化主题,借菊花在秋风中依然挺立的姿态,象征着陶渊明即使在人生低谷或逆境中,仍能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陶渊明的高洁品格,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坚守自我、不畏艰难的向往之情。
不详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名士天生磊落才,只耽痛饮罄樽罍。
谁传一味解酲法,歌断离骚眼自开。
铁柱遗踪尚俨然,五陵后必出群仙。
当时谌姆说甚么,四十二人都上天。
碧眼空空照九州,阮公不是我同流。
划然长啸谁听得,独有苏门山点头。
五百年方开此山,寒光浮暖湿而乾。
明明正是洪濛髓,只恐凡人不肯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