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史伯鱼读书堂

臧室翻经何太漫,邺侯万轴新堪玩。

长大谁如伯业勤,昼眠多似边韶慢。

斯堂扁榜号读书,读之百过乐有馀。

焚膏继晷自克己,彬彬学子颜之徒。

念我壮年游天禄,万卷尽观如不足。

羽陵蠹简拂蟫鱼,太一青藜曾照烛。

辛勤白发但尝胆,燕坐茅斋犹泛览。

年来老眼渐昏眵,每展青编憎墨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勤奋好学的读书人,以史伯鱼的读书堂为背景,展现了其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臧室翻经”、“邺侯万轴”、“边韶昼眠”等,生动地刻画了读书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首句“臧室翻经何太漫”,以“臧室”比喻藏书丰富的地方,表达了对书籍浩瀚的感慨。“邺侯万轴新堪玩”,则通过对比,突出了邺侯藏书之多,令人赏心悦目。接着,“长大谁如伯业勤”,赞美了伯业的勤奋,将读书之人与伯业相提并论,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

“昼眠多似边韶慢”,以边韶昼眠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读书人专注学习的情景,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勤奋刻苦。接下来,“斯堂扁榜号读书”,点明了读书堂的名称,进一步强调了读书环境的重要性。

“读之百过乐有馀”,表达了读书的乐趣,即使反复阅读也感到满足。而“焚膏继晷自克己”,则赞扬了读书人夜以继日、严格自律的精神。最后,“辛勤白发但尝胆,燕坐茅斋犹泛览”,描述了读书人即使年老体衰,仍坚持阅读,体现了其对知识的热爱与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读书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读书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中国古代读书人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291)

李正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今岁梅花春中犹未开因思三衢冬月之盛作长句

前年柯山芳意早,肯使寒梅例枯槁。

溪边几树发偏繁,墙角数枝看更好。

玉颜冒雪不奈寒,香心怯雨尤相恼。

南枝烂漫北枝催,空惜飘零缀芳草。

朅来海角风景迟,经冬不见端可疑。

红萼涉春才似染,青苞映日未全披。

千山隔兮万山阻,想见瑶英讵如许。

一枝谁与寄相思,回首旧游心独苦。

形式: 古风

息交行

君不见子列禦寇居郑圃,四十馀年人莫睹。

外游不若务内观,食豨如人忘尔汝。

又不见玉川先生洛城里,闭关不出岁踰纪。

狂吟大句语惊人,劝之请谒辄掩耳。

古来贤达贵安闲,岂务奔走尘埃前。

深居简出悔吝少,治心养气精神全。

我念奇穷自平昔,险阻艰难多所历。

十年京洛困齑盐,五载江湖负羁靮。

比沭天恩处闲散,琳宫赋禄容家食。

老僧参罢返林泉,病马力疲栖皂枥。

扫除一室空复空,收还魂魄安其躬。

衣冠深藏罢应接,杜门却扫闲奴僮。

放怀书史得真乐,坐忘乃与希微通。

不须疑我何为尔,亦有文字如长虹。

形式: 古风

余君赠我以茶仆答以酒

投我以建溪北焙之新茶,报君以乌程若下之醇酒。

茶称瑞草世所珍,酒为美禄天之有。

碾碎龙团乳满瓯,倾来竹叶香盈卣。

涤烦疗热气味长,消忧破闷醺酣久。

君不见竟陵陆羽号狂生,细烟小鼎亲煎烹。

扁舟短棹江湖上,茶炉钓具常随行。

又不见沛国刘伶称达士,捧罂衔杯忘世累。

无思无虑乐陶陶,席地幕天聊快意。

欲醉则饮酒,欲醒则烹茶。

酒狂但酩酊,茶癖无咨嗟。

古今二者皆灵物,荡涤肺腑无纷华。

清风明月雅相得,君心自此思无邪。

形式: 古风

览新达诗卷有感

昔人作诗例苦穷,今人作诗乃得通。

何意崩腾永嘉末,复见正始之遗风。

杜陵太白困羁旅,孟郊贾岛亦不逢。

圣俞不得一校理,子美谪死吴山东。

升沈富贵何足道,名声显赫摩苍穹。

新编起予为太息,万事得失畴能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