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王祯的《篮》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景入诗,描绘了卖花与斵药的场景,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生活情趣融为一体。
“卖花檐上两相宜”,开篇即以“卖花”这一日常景象入题,通过“檐上”二字,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仿佛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轻盈飘逸的画面。卖花人与花相互映衬,既展现了花的美丽,也体现了卖花人的生活状态,传递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
“斵药山前屡挈归”,紧接着描绘了另一幅画面——在山前斵药的人,不辞辛劳地将药材带回家。这里不仅展现了劳动者的辛勤,更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斵药与卖花虽为不同职业,但都与自然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何似采桑盛叶好,是中还有绮罗衣”,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采桑,赞美其盛叶之景,并巧妙地将之与“绮罗衣”联系起来,暗示了劳动成果的美好与价值。这里的“绮罗衣”不仅是对衣物的赞美,更是对劳动者智慧与勤劳的颂扬,寓意着通过辛勤劳动,人们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是元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