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子骏用鲁直见寄韵因以为谢

云间彼上人,处污能见垢。

咄咄向风雅,入国知温厚。

别来仰高山,霜风刮衰颜。

新诗解人颐,调古不可攀。

练练瑚琏姿,森森栋梁气。

愿学固有归,黯然由此起。

世味淡于蜡,孤怀冷如冰。

十年问归路,歌舞怀西陵。

岁晏感飘蓬,老去委瓠落。

岂无杖头钱,斗酒不问浊。

尚平累愈重,欲去亦良难。

安得厕木雁,才与不才间。

遇君本有地,怅我将焉宅。

引领溯家山,一望几千尺。

何须惊堕叶,会当鉴攘鸡。

风来北窗下,此况谁为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写给鲜于子骏的回赠之作,以鲁直(即黄庭坚)的韵律相答。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文学艺术的高雅追求。

首句“云间彼上人”赞美友人超凡脱俗,犹如云间仙人。接着“处污能见垢”则赞扬其在世俗中仍能保持清廉,洞察世态炎凉。接下来的几句“咄咄向风雅,入国知温厚”,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深厚,以及其待人接物的温文尔雅。

“别来仰高山,霜风刮衰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仿佛仰望高山,即使面对严寒也不减对友人的敬仰。而“新诗解人颐,调古不可攀”则称赞友人的新作令人愉悦,其风格高古,难以超越。

“练练瑚琏姿,森森栋梁气”是对友人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评价,如同珍贵的瑚琏和坚实的栋梁。接下来的“愿学固有归,黯然由此起”表达了诗人希望学习友人的智慧和品德,并以此为起点。

“世味淡于蜡,孤怀冷如冰”描绘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漠态度,以及内心的孤独和冷静。而“十年问归路,歌舞怀西陵”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岁晏感飘蓬,老去委瓠落”则是对年华老去、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接下来的“岂无杖头钱,斗酒不问浊”表明诗人虽有生活所需,但更看重精神的纯净和高洁。

“尚平累愈重,欲去亦良难”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以及想要摆脱却难以实现的愿望。“安得厕木雁,才与不才间”则是对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讽刺,希望能在才与不才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后,“遇君本有地,怅我将焉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引领溯家山,一望几千尺”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向往和思念。“何须惊堕叶,会当鉴攘鸡”则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寓意人生如落叶,终将归于平静。“风来北窗下,此况谁为知”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古风诗二首(其一)

无儿晚读书,得之两河场。

何待少陵诗,闪闪已生光。

深山秀兰芽,无人方自香。

未央锁千门,可知曼修廊。

俯仰要自得,牺樽浪青黄。

恶木热亦荫,盗泉渴须尝。

果能夺固有,利害置两傍。

匪我亦匪人,用托宁见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子瞻古风诗二首(其二)

红炉一勺水,涌沸如雷声。

德君戒终南,为君歌采苓。

水尽焰仍烈,崎岖阅修龄。

由来外一重,畴非君死生。

风物托兹世,异种聊并蒂。

荣谢等春秋,何劳骛多计。

眷眷后世雄,惟君有以似。

形式: 古风

子瞻参寥太虚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窦郡朱宿三诗韵各有所赋参寥录以相示余将游焉用次其韵(其一)

曾为惠山客,心已寄苍茫。

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

淹留情莫蛰,怅望身疑翔。

联翩得秀句,古殿逢灯光。

耳冷彻孤韵,神幽拂清香。

买舟行有期,此兴安能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子瞻参寥太虚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窦郡朱宿三诗韵各有所赋参寥录以相示余将游焉用次其韵(其二)

三子骨已朽,来者非一人。

箫声起孤凤,抑按皆清新。

松阴贮老月,藓晕涵苍磷。

崎岖固有属,千载无纤尘。

物物吾已矣,今昔是可均。

何当事一廛,顾水终为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