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城治

近枕长河即化坛,拟超坛侧到河干。

丹砂在地经冬暖,玉竹成林入夜寒。

水鹤应思冥象外,山翁愁不到眉端。

杖头已指丹霞景,密有尘罗络我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靠近河边的枕头仿佛变成了祭坛,想要超越坛边直抵河岸。
丹砂即使在冬天也能保持温暖,夜晚的玉竹林却带来寒冷。
水鹤或许在思考着超越世俗的景象,山翁的忧虑并未爬上他的眉头。
手杖已经指向了红霞满天的景色,但密集的尘埃网缠绕使我难以前行。

注释

枕:靠近。
长河:大河。
化坛:变成祭坛。
拟:想要。
超:超越。
干:岸边。
丹砂:红色的矿石,象征修炼或炼丹。
经冬暖:即使冬天也保持温暖。
玉竹:一种植物,象征高雅。
入夜寒:夜晚变得寒冷。
冥象:超越世俗的景象,可能指仙境。
山翁:山中的老者,可能指隐士。
愁:忧虑。
杖头:手杖顶端。
丹霞景:红霞满天的景色。
尘罗:密集的尘埃。
络:缠绕。
难:困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道法的境界。"近枕长河即化坛,拟超坛侧到河干"表达了诗人对道法修炼之地的向往,以及想要超脱尘世达到河岸边的愿望。"丹砂在地经冬暖,玉竹成林入夜寒"写出了道法修炼场所四季如春的神奇景象和自然环境融合的意境。

"水鹤应思冥象外,山翁愁不到眉端"则是诗人对远方水鸟(可能指仙鹤)的联想,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忧虑,不是浅显的眉间所能表达。最后两句"杖头已指丹霞景,密有尘罗络我难"描绘了诗人手持拐杖观赏丹霞之美,而现实中的琐事纷扰却让他感到困顿。

整首诗充满了道家追求仙境、超脱凡尘的意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世俗牵绊的无奈和矛盾。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次御制赐于真人韵

玉篆金章咏洞真,真中高妙孰能伦。

世缘拨去神常静,精食休来甑已尘。

且为圣明常赞化,未应栖遁便终身。

自循多幸因君命,得往琳宫见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上勉元规

优游且消遣,认取本来人。

痛苦边是妄,杳冥中有真。

煎烦徒自累,恬惔即长春。

君岂知予念,予身非子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答赵尚书

炎蒸时节别家山,霜雪如今却渐寒。

恨我虚名徒涉世,忆君高语共凭栏。

比因厌客连朝卧,长是援琴终夜弹。

已得明春归去旨,预惊灵鹤整翎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自京还始来龙变轩觅故年幽致闲成长句粗写虚心

寻得故年香翠团,共将真赏倚阑干。

几随白日飞仙变,半为今朝宝黑乾。

光冷未粘春物笑,影疏来趁月华看。

江南秋景犹繁剧,赖此一襟风月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