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舟宿兰湾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翻译

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天已去,人还未归。昨晚还在生长谷物的水边,今晚已到生长兰草的涯岸。只是天气阴晴不定,风雨萧瑟,让人惆怅顿生。
归家后定要时时焚香弹笙,家中亲人是否在急急盼我归去呢?这样翻来覆去的想着,心中的离愁别恨越酿越浓,只想借一江春水把这满腔愁绪冲淡、流走。渡过那窈娘隄、秋娘渡、泰娘桥就归家。

注释

兰湾:或谓兰溪之湾。
兰溪:水名,即今浙江之兰江,江岸多生兰芝,故名。
但从结句“秋娘渡、泰娘桥”等地名看,似是吴江上泊舟处。
蓬飘:即飘蓬,谓客子行踪如蓬草之漂泊无定。
谷水:非指河南洛阳或安徽砀山之谷水,与下句兰皋对用,似当解作生长谷物之水边近是。
兰皋:生长兰草的涯岸。
溶溶:云盛貌。
银字笙:乐器名。
调:调弄乐器。
心字香:亦为当时名品。
其制作过程就是在一个干净密闭的容器中,用白茉莉的花骨朵与沉香木薄片层叠摆放,相互熏染,花骨朵每日一换,直到茉莉花期结束。
如此熏制出来的沉香木薄片,就是所谓的“心字香”了。
流光:时光如水流逝。
悰:心情、情绪。
隄:同堤。

鉴赏

这首宋词《行香子·舟宿兰湾》是蒋捷的作品,描绘了春天即将消逝,诗人舟行于兰湾,心中充满离别与感伤的情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以鲜明的色彩对比,暗示春光的流转,樱桃和芭蕉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送春归、客尚蓬飘"表达了游子漂泊无定,无法留住春天的心情。

"昨宵谷水,今夜兰皋"通过地点的转换,展现了诗人旅途的连续性,而"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则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云雾、微风和潇潇细雨增添了离别的凄凉。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借音乐和焚香的动作,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春去的无奈。"料芳悰、乍整还凋"预示着美好的春情虽短暂,却已开始凋零。最后三句"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以具体的地名,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春日的遗憾和愁绪随江水东流,消失在未知的远方。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收录诗词(95)

蒋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 字:胜欲
  • 号:竹山
  • 籍贯: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
  • 生卒年:约1245~1305后

相关古诗词

阮郎归.客中思马迹山

雪飞灯背雁声低。寒生红被池。小屏风畔立多时。

闲看番马儿。新揾泪,旧题诗。一般罗带垂。

琼箫夜夜挟愁吹。梅花知不知。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齐天乐.元夜阅梦华录

银蟾飞到觚棱外。娟娟下窥龙尾。

电紫鞘轻,云红筤曲,雕玉舆穿灯底。峰缯岫绮。

沸一簇人声,道随竿媚。

侍女迎銮,燕娇莺姹炫珠翠。

华胥仙梦未了,被天公澒洞,吹换尘世。

淡柳湖山,浓花巷陌,惟说钱塘而已。回头汴水。

望当日宸游,万□□□。但有寒芜,夜深青磷起。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声声慢.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尾犯.寒夜

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记,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著、梅花便说。

形式: 词牌: 尾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