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祖山人池上怪石

寒姿数片奇突兀,曾作秋江秋水骨。

先生应是厌风云,著向江边塞龙窟。

我来池上倾酒尊,半酣书破青烟痕。

参差翠缕摆不落,笔头惊怪黏秋云。

我闻吴中项容水墨有高价,邀得将来倚松下。

铺却双缯直道难,掉首空归不成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诗句,通过对一块奇特怪石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鉴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寒姿数片奇突兀”一句,以“寒姿”形容石头,既表达了其坚硬、冷峻之感,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气质。接着,“曾作秋江秋水骨”则将这块石与秋天的江水相比较,强调它如同秋水一般清澈纯净,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

“先生应是厌风云,著向江边塞龙窟”两句,通过设想一位先生(或许是诗人自己)厌倦了世间的风云变化,而选择在江边的龙窟中驻足,这里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自然与宁静的渴望。

“我来池上倾酒尊,半酣书破青烟痕”一段,则描绘了诗人在池畔饮酒、书写的情景。“半酣”二字表明诗人已有了一定的酒意,而“书破青烟痕”则表现出诗人的书法或是对自然的感悟都达到了一个飘逸自如的境界。

紧接着,“参差翠缕摆不落,笔头惊怪黏秋云”两句,以“参差翠缕”形容树木之美,而“摆不落”则表明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笔头惊怪黏秋云”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书法技艺,更透露出诗人在写作时所感受到的灵感与激情。

最后,“我闻吴中项容水墨有高价,邀得将来倚松下。铺却双缯直道难,掉首空归不成画”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师项容水墨技艺的赞赏,并有幸邀请他来到自己所在之地。在“铺却双缯直道难”一句中,“双缯”可能指的是书法和绘画两种艺术,而“直道难”则表明诗人对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感到驾驭不易。末了的“掉首空归不成画”则是诗人在面对高超技艺时所表现出的谦逊与自知之明。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文学功底,更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艺术技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境界。

收录诗词(19)

张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屡举进士不第,寄情诗酒,慕李太白之高致,其诗风受李白、李贺、贯休影响较深。擅长古风,多抨击黑暗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有《歌诗集》一卷。其子张瀛,亦擅诗,事五代南汉,官至曹郎。孟郊推重其诗,当误。另参《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第223页

  • 字:太碧
  • 籍贯:旧说为唐德宗贞元中
  • 生卒年:载《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

相关古诗词

农父

运锄耕斸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江南行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采莲子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形式: 词牌: 采莲子

长干行

忆昔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北客真三公,朱衣满江中。

薄暮来投宿,数朝不肯东。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