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秋(其三)》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理解。
首句“大人秉乾德,精诚应纯刚”,以“大人”象征天地间的主宰者,以“乾德”代表宇宙的本源力量,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坚定与纯粹。接着“在天丽星日,在地为丘冈”描绘了天地间万物生长的景象,星日照耀天空,丘冈屹立大地,展现了自然界壮丽与和谐的一面。
“六龙无停驭,大化何茫茫”中,“六龙”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宇宙变化的无穷无尽,而“大化”则指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充满了未知与浩瀚。“喈喈玄圃凤,知时亦鸣阳”则借凤凰鸣叫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节奏,即使在秋季,生命依然充满活力与希望。
“伏鼠忌灵曜,飞虫恶炎光”通过对比伏鼠对光明的恐惧与飞虫对热光的厌恶,隐喻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对环境的不同适应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个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最后,“阴类各自私,至明庸何伤”表达了对人性中自私与贪婪的批判,同时也提醒人们,真正的光明与和谐并非伤害他人所能获得,而是需要每个人共同维护与追求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以及社会的独到见解,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