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刘因所作的《白海青》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海青这一独特鸟类的形象与气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白海青的高贵、敏捷与神秘。
首句“扶馀玉爪旧曾闻”,以“扶馀”这一古代地名引出对白海青玉色爪子的想象,既点明了其珍贵稀有的特点,又暗示了其历史上的传说或故事背景。接着,“青鸟犹沾海气昏”一句,通过“青鸟”与“海气”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仿佛白海青正从海雾中翩然而至,其身影与海气融为一体,难以捉摸。
“掌上风标有如此,眼中神骏更怜君。”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白海青的灵动与优雅,将其比作掌上之物,既表达了对其轻盈姿态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其内在精神力量的敬仰。同时,“怜君”二字则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独特生物的深深喜爱与关注。
接下来,“平芜未洒头鹅血,春水谁开猎骑门?”两句通过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了白海青不同于其他猎鸟的纯净与和谐,它没有在平芜之上留下血腥的痕迹;另一方面,以“春水”与“猎骑门”的开启,隐喻了白海青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它不受世俗猎捕的干扰,保持其原始状态的美好景象。
最后,“过雁昏鸦莫回首,霜拳高兴在空云。”这两句以雁与鸦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白海青的超然与自由。雁与鸦的“回首”与“霜拳高兴在空云”的对比,不仅展现了白海青不为外界所扰的自在生活,也寓意着诗人对自由、高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海青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和谐、自由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