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典伏可居轩

吾宗孙子云鹤仙,荷衣蕙带神飘然。

朝吟屈子远游赋,夜诵庄生秋水篇。

五湖风月穷清赏,青雀为舻桂为舫。

二女祠前听凤箫,小孤舟北闻渔榜。

归来匹马逐嫖姚,环佩锵锵近九霄。

承恩日侍金銮殿,卜筑还依朱雀桥。

桥头流水清如玉,杨柳青青映书屋。

照座虽无鄂渚花,当庭亦种沅湘竹。

沅湘竹色报春迟,文玉疏疏只数枝。

客去每凭诗作伴,朝回偏与静相宜。

卜筑不雕亦不画,厅事门前仅旋马。

高题汉篆名可居,君作其中可居者。

人生出处本无端,坎止流行信可安。

君不见长安甲第连云起,赢得人间图画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孙蕡所作,题为《题孙典伏可居轩》。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孙子云鹤仙”的宗族人物,其形象飘逸脱俗,仿佛仙人下凡。他白天吟诵屈原的《远游赋》,夜晚则诵读庄子的《秋水篇》,展现了其对古代文学的深厚造诣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诗中提到的“五湖风月”象征着孙子云鹤仙追求的清雅生活,而“青雀为舻桂为舫”则是对乘风破浪、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通过“二女祠前听凤箫,小孤舟北闻渔榜”,诗人进一步渲染了孙子云鹤仙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超然境界。

随后,诗歌转而描述孙子云鹤仙归隐后的日常生活,他骑马追随将军,但内心却渴望回归宁静。在金銮殿侍奉皇帝后,他选择回到熟悉的朱雀桥畔,享受桥头流水的清澈与杨柳的青翠。尽管没有鄂渚的繁花相伴,但沅湘竹色的春意却足以让他感到满足。诗中以“文玉疏疏只数枝”形容竹色的稀疏,却也暗示了孙子云鹤仙内心的淡泊与高洁。

最后,诗人通过“卜筑不雕亦不画,厅事门前仅旋马”表达了孙子云鹤仙居住环境的简朴与自然,以及他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他将“汉篆名可居”作为居所的题字,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寓意着他在此处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孙子云鹤仙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对自然、文化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772)

孙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荆徵士茂之藏杨补之梅花图

老荆好梅如好色,嘉树宁论万金直。

屡乘泛雪王子舟,长蹑登山谢公屐。

万壑千林秋叶乾,飞鸿堕影报新寒。

塞北偏令百草折,江南还得一花看。

此花看处真奇绝,豹脚蛇鳞缀香雪。

楚女轻盈练素裙,湘娥冷澹胭脂血。

破寒疏瘦未宜人,照波临水韵如真。

却月观前新态度,灵风台下旧精神。

梅花万树先春发,老荆此时情欲绝。

烂醉宁辞水部狂,清吟拟补离骚缺。

归来白发老京华,无复孤山兴趣佳。

冻蕊枯枝谁更羡,夭桃郁李世争誇。

画图忽睹阳和面,老荆手段却轻旋。

仿佛瑶池月下逢,依稀庾岭云中见。

无情有恨独迟迟,世外丰容只自知。

黄阁由来皆贵眼,杨郎老去负明时。

开图见花被花恼,有图无花图亦好。

月落参横柰尔何,江空岁晏令人老。

老荆老荆吾所怜,九还诠诀会当传。

芙蓉宝鼎丹砂熟,去作罗浮峰顶仙。

形式: 古风

题苏明远画竹图

苏郎画竹如写帖,珊瑚为枝篆籀叶。

寒梢不及三尺长,远势直与青冥接。

青冥不辨西与东,云光竹色俱空濛。

飞廉排山振鸑鷟,霹雳迸火惊蛟龙。

奇搜不独竹色老,此旁有石仍更好。

想其落笔当酒酣,人间屏幛愁绝倒。

近时吴兴赵子昂,最能写竹穷青苍。

苏郎晚出继芳躅,湖海二妙相辉光。

十年不到潇湘浦,环佩空怀玉箫女。

相期共泛书画船,浓墨凄迷扫烟雨。

形式: 古风

题杨肇初墨菊图

苏郎墨菊真有香,老墨落纸生秋霜。

宛然著我三径底,日与野老同徜徉。

生平爱画仍爱菊,令人见此二美足。

犹疑已是重阳过,寒花疏叶心簇簇。

忆昨苏郎画菊时,君家数本方离披。

谁云清致不兼得,更对浊酒开东篱。

明朝酒醒宾客去,君独沉吟空绕树。

绕树还看墨菊图,君家此乐陶家无。

形式: 古风

题袁清溪所藏雪夜泛舟图

钱颙画山工画雪,山下寒江更奇绝。

万壑千林鸟倦飞,苍松古柏冻欲折。

清人何日纵冶游,银涛渺渺着孤舟。

黄罂碧杓置篷底,定是山阴王子猷。

故人高居剡溪曲,窄窄柴门锁黄竹。

遥怜孤鹤怨空山,尘榻无人伴幽独。

披蓑童头缩猬毛,龙鳞冰片难容篙。

凌竞历览有何好,博得老眼如馋猫。

冲寒乘兴莫匆促,回船拢岸也不俗。

故人开轩扫茅屋。

品字床头抗酒壶,留连坐到东方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