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桂花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

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

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

独步珠宫里。佳名岩桂。却是因遗子。

不自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

霓裳旧曲,休问广寒人,飞太白,酬仙蕊。

香外无香比。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在繁花盛开的树叶下,谁能理解秋天江水的情意。
深深的绿色守护着浅黄的花朵,担心秋霜会使其凋零憔悴。
开放的时间不论早晚,都在秋天的九月间,花朵四处绽放,香气飘散七里。
独自漫步在如珠宫般的花丛中,这花名叫岩桂,是因为它曾被遗落在此。
它并非从月亮中而来,怎能拥有那萧瑟清冷的韵味。
不必向住在广寒宫的人询问霓裳舞曲,让李白和仙蕊仙女一起飞舞酬答这花香。
世间再无其他香气能与它相比。

注释

芳菲:形容花草繁盛。
秋江:秋天的江水。
青女:古代神话中的霜神。
岩桂:一种桂花品种。
遗子:遗留下来的子嗣或物品。
月中:指月亮。
霓裳:古代宫廷乐曲名。
广寒人:指住在广寒宫的嫦娥等神话人物。
太白:李白,唐代诗人。
仙蕊:可能指仙女或仙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蓦山溪·桂花》。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桂花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徜徉于桂花之下,感受着桂花清新的香气和深远意境的情怀。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这里,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美景的独特理解和欣赏。这两句也可以看作是全诗的主题概括,既点出了桂花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秋意的深刻领悟。

“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这几句话中,通过对颜色的描写,展示了桂花与叶子的关系,以及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担忧。这里的“青女”指的是秋风,而“霜侵憔悴”则表达了桂花在秋天面临着被冷冽的霜气所伤害的危险。

“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诗人这里描绘了桂花开放的情景,以及它那远播的清香。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桂花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持久和广泛传播的希望。

“独步珠宫里。佳名岩桂。”在这一部分,诗人通过对桂花美好的赞誉,表达了自己独自徜徉于桂花之下的喜悦心情。这里的“珠宫”形象化地描述了桂花的珍贵,而“佳名岩桂”则是对桂花的称颂。

“却是因遗子。不自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这一段话,诗人提到了桂花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们与传说中的仙子有关。这里的“不自月中来”暗示了桂花超凡脱俗,而“又那得、萧萧风味”则表达了桂花所带来的清新和独特的香气。

“霓裳旧曲,休问广寒人,飞太白,酬仙蕊。”这一部分诗句中,“霓裳旧曲”指的是古代传下来的仙乐,而“休问广寒人”则是在说桂花之美,不必向那些不懂得欣赏的人询问。这里的“飞太白”和“酬仙蕊”都是对桂花香气超凡脱俗的赞美。

最后,诗人以“香外无香比”作为全诗的结束,这句话既是对桂花香气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整个诗作主题的总结,强调了桂花独一无二的魅力。

收录诗词(30)

万俟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 字:雅言
  • 生卒年:1135

相关古诗词

醉蓬莱

正波泛银汉,漏滴铜壶,上元佳致。

绛烛银灯,若繁星连缀。

明月逐人,暗尘随马,尽五陵豪贵。

鬓惹乌云,裙拖湘水,谁家姝丽。

金阙南边,彩山北面,接地罗绮,沸天歌吹。

六曲屏开,拥三千珠翠。

帝乐□深,凤炉烟喷,望舜颜瞻礼。

太平无事,君臣宴乐,黎民欢醉。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冬闺怨

塑出狮毬对画阑,笑呼女伴傍前看。

宫鞋湿透犹堪著,未抵空闺绣被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金陵郊行

快提金勒走郊原,拂面东风醒醉魂。

好景流连天易晚,来朝更过杏花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饯常熟宰(其二)

多幸三年依德字,喜无一事到公庭。

庭前柳是公遗爱,去后相看眼更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