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潘孝廉丈德舆即送其还淮安四章(其二)

龙门塞砂砾,源绝不可治。

坐令江河流,横溢淆渎支。

启箧示新卷,拂几雒诵之。

悱恻达中腑,缘饰芟外词。

化理兼众妙,沈语耐百思。

若有古人息,隐默通太希。

乃信天地间,元音无绝时。

李杜炯日月,久为云蔽亏。

悠悠千载心,耿耿同此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赠潘孝廉丈德舆即送其还淮安四章(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首句“龙门塞砂砾,源绝不可治”,以龙门山的阻塞象征着事物发展的困境,砂砾堵塞了源头,暗示问题的根源难以解决。接着,“坐令江河流,横溢淆渎支”描绘了因源头受阻导致水流泛滥,比喻社会或个人遭遇的混乱与动荡。

“启箧示新卷,拂几雒诵之”则转而描述了打开书籍,阅读新知识的情景,表达了通过学习和理解来解决问题的希望。“悱恻达中腑,缘饰芟外词”强调了深入内心,去除表面修饰,追求真实与本质的重要性。

“化理兼众妙,沈语耐百思”表明了诗人认为理解和表达真理需要综合各种智慧,且语言应当深沉而耐人寻味,能够引发深刻的思考。接下来的“若有古人息,隐默通太希”则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认为他们的思想深奥而难以完全理解。

最后,“乃信天地间,元音无绝时”强调了宇宙间存在着永恒不变的真理,即使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些真理也不会消失。而“李杜炯日月,久为云蔽亏”则是对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赞誉,尽管他们的光芒有时被遮掩,但他们的作品依然璀璨夺目。

“悠悠千载心,耿耿同此期”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人类共同追求真理、美好和进步的信念的认同,认为这种追求是永恒的,跨越时空,连接古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哲学思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人类智慧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赠潘孝廉丈德舆即送其还淮安四章(其三)

斯文毓灵瑞,造物亦深至。

轩冕何荣辱,忍与争取弃。

所为先生悲,夙抱宏干济。

即此忠厚心,于世实相系。

奔走长安门,讵为贱贫计?

安能投草茅,论舌听凋敝。

置酒临高台,天宇浩空气。

白云去不返,飞鸟倦谁寄?

为君击剑歌,洒然一流涕。

形式: 古风

赠潘孝廉丈德舆即送其还淮安四章(其四)

人生各道路,离别事亦常。

况共六合中,把手非茫茫。

送君出西郭,颠倒车中装。

南风动禾黍,路砥沙不飏。

毋为孟浪游,良刀善自藏。

所嗟未罄意,恻恻萦我肠。

恐我明日梦,先至淮水旁。

淮水日夜流,上有君子堂。

堂虚抱寒碧,漾以明月光。

此月如我心,相见毋相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寒窗灯影图为孙丈题

苇门破如席,纠以苦竹根。

得毋孟家里,老屋千年存。

哀鸟恋丛灌,月射苍烟昏。

灯篝黯无焰,座上蓬发髡。

儿影绕凄瘦,絮薄肤不温。

咿唔隔窗纸,响与霜风吞。

可怜慈母念,摧恻难具言。

婴孩于书卷,往往仇不亲。

鞭挞示佯怒,酸泪胸臆沦。

但云汝违教,遗书吾且焚。

忍使九京下,饮泣无安魂。

鸡鸣慰之睡,恐复劳其神。

兀坐珍残膏,还理机杼纷。

诱掖得成立,千万荼蓼辛。

只此尺幅中,笔笔心血痕。

先生持示我,往迹覼缕陈。

伯也少科第,藉或报所恩。

五马未传诰,遽萎庭阶萱。

萱萎痛已矣,棣鄂随凋零。

孝弟亦何事,飘灭均埃尘。

出门望邱垄,垄上天沄浑。

入门向床壁,触目多遗文。

遗文阿兄读,丹铅母手经。

挥髯咀儿味,岁月逝飙轮。

菱溪流日夕,荻芽看复新。

噩梦堕虚幌,但听秋虫喧。

兹图胜阡表,珍袭贻后昆。

痛哉蓼莪什,涕泪终乾坤。

形式: 古风

复题其种纸山房图

乌椑大叶烂秋霜,苕北谯南太史庄。

一夜神风吹劫火,百年乔木剩虚堂。

临池旧泽守能几,绕屋新枝今复长。

后起有人嗟老迈,苍髯白眼泣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