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铸岭下狂歌行

我生天地不如意,甚欲飘然去人世。

却思一死胡足悲,死而不乐胡死为。

又思天地之间固有足乐者,安得庄周之鹏穆王马。

有时骑气或御风,天上天中更天下。

息驾玄冥圃,驻节蓬莱宫。

攀星太极南,访日扶桑东。

东西南北何局促,自可直造混沌趋洪濛。

又思去有归,安得来无从。

当时六鳌负亦重,岂有身常不转动。

会须四六二十四足一欠伸,我居其高视尔众。

不知化为大海水,为复茫茫而已矣。

不知鳌在复鳌亡,为复人生或人死。

此时逍遥游,不见争夺场,想见四维上下俱茫茫。

巨鳌尔灵便如此,公欲欠伸不难耳。

且如皇宋三百六十州,出门所在多山丘。

其间平地少,但见萝茑藤蔓上下硗确森相樛。

青鞋有底踏须破,人寿几何行不休。

更令生世人,偪仄生戈矛。

迂回隔绝千里成万里,亲戚朋旧相见朝夕无缘由。

尔鳌若未动,为我背略倾。

飐翻山与丘,平地与人行。

也知上天本来广,也知下地本来平。

只因山丘多,顿使天地轻。

我当作章问帝借北斗,酌沧溟。

尽歼偪仄人,更杀马与鹏。百拜稽首,祭鳌之灵。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哲学思考和超脱现实愿望的诗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现世不满,希望飘然离去人世的情怀,但又想到死后可能并无所谓,从而转向寻找天地间的乐趣。诗中借用庄子思想中的“逍遥游”,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超越物外之境界的向往。

通过描述骑乘风气,御驾云霄,驻足于玄冥之圃和蓬莱宫之间,攀援星辰至太极南,访问日光于扶桑东,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中,东西南北不再局促,自可直造混沌之趋,体现了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

接着,诗人又转向思考生死,生命如大海水般流动,不知何为,又不知鳌在复鳌亡,或是人生的循环。这种哲学思辨,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最后,诗中描述了皇宋三百六十州的地理特征,以及诗人对人生短暂、应如何珍惜每一步行走的感慨。山丘间的萝蔓藤蔓,象征着复杂纷乱的人世,而青鞋踏破这些障碍,也反映出人生的艰辛和不易。

诗中的“尔鳌若未动,为我背略倾”一句,可能是对生命与自然的呼唤,希望能够在这纷扰复杂中找到平衡与安宁。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上天广大、下地平坦的认知,以及山丘对于天地之轻重的影响,从而发出“祭鳌之灵”的呼声,这或许是对自然和生命力的敬畏,也可能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祭奠。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表现出了超凡脱俗、追求自由与自在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77)

苏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王千里得晋献之保母碑及砚索诗

客从王家来,示我王家物。

云是彼樵者,垦山之所得。

升沉有时节,至宝不浪出。

祖先暨儿息,嗜好俱第一。

青毡未渠失,近代无此笔。

观其逼人处,造次神品入。

石遗半缺齧,行草百十七。

昭陵不可及,季孟精爽集。

天地倏开张,鬼神为之泣。

泓也玉璧姿,肯为泥沙没。

呜呼黄祊殉,人事止枯骨。

临池例饮墨,有底鹅领识。

夫君矧其后,妙契过漂石。

居然今视昔,年数正八百。

形式: 古风

见怀

颜渊乐箪瓢,曾子日三省。

闭门谢往还,安此寂寞境。

闲来爱我地,止渴望梅岭。

玄谈破月胁,心对日光炯。

荣枯百年事,如一弹指顷。

吾侪各老大,妙契形问影。

回味久乃知,酒固不胜茗。

形式: 古风

世事

世事一翻手,诗书三折肱。

江湖多白雨,魂梦杂青灯。

同好才如此,言归有未能。

平生飞动意,元不羡鹯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四月十三日晓梦入试枕上口占(其二)

行年今已是七十,况世非皆七十翁。

柏儿安女莫迟我,我入泰华游衡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