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准赴举

两河兵火后,西笑见吾曹。

海静三山出,天空一鹗高。

赁居槐拶屋,行卷雪埋袍。

他日如相觅,栽桃近海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战乱后的两河之地,我微笑着与你们相见。
海面平静,三座山峰显现,一只老鹰在高空翱翔。
我在租赁的小屋里居住,行囊中的书卷被雪覆盖。
如果有一天能相遇,就在海边种下桃树。

注释

两河:指黄河和洛河两岸地区,代指战乱后的中原地区。
吾曹:我们这些人。
海静:形容海面平静无波。
三山:泛指远处的山峰。
一鹗:老鹰的一种,象征高飞独立。
赁居:租住。
槐拶屋:槐树夹道的简陋房屋。
行卷:出行时携带的书籍。
雪埋袍:形容衣物被雪覆盖。
他日:将来某一天。
栽桃:种植桃树。
近海涛:靠近海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两河兵火后,西笑见吾曹"表明在经历了战乱之后,诗人选择了隐居,与世隔绝,只有大自然能见证自己的存在。"海静三山出,天空一鹗高"则写出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幽深和宁静,以及他对高洁孤独境界的向往。

"赁居槐拶屋,行卷雪埋袍"中,“槐拶”指的是树枝交错形成的天然屋顶,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简陋的住所。"行卷雪埋袍"则是说在外出行时,自己的衣袍被大雪覆盖,一副不畏严寒、与自然为伴的自在姿态。

"他日如相觅,栽桃近海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某天能与知己相会的期待,以及在那时共同种植桃树于海边巨浪之旁的愿景。这里的“栽桃”不仅是生活的一种期待,也象征着希望和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向往,以及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情怀的体现。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送胡处士

不名兼不利,相遇海西濆。

白字未干发,清时错爱云。

头巾多酒气,竹杖有苔文。

久积希颜意,林中又送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谏官南迁

危行危言者,从天落海涯。

如斯为远客,始是好男儿。

瘴杂交州雨,犀揩马援碑。

不知千万里,谁复识辛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黄宾于赴举

冬暮雨霏霏,行人喜可稀。

二阶□夜雪,亚圣在春闱。

马疾顽童远,山荒冻叶飞。

□师无一事,应见丽龟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智光禅伯

万事归一衲,曹溪初去寻。

从来相狎辈,尽不是知音。

乞食林花落,穿云翠巘深。

终希重一见,示我祖师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