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处士

不名兼不利,相遇海西濆。

白字未干发,清时错爱云。

头巾多酒气,竹杖有苔文。

久积希颜意,林中又送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既无名声也不利,我们在海边相遇。
刚写下白字墨迹未干,我却错将清时当作佳人。
头巾上满是酒气,竹杖上布满青苔的纹路。
长久以来积攒的高洁之意,在林中再次为你送别。

注释

不名:没有名声。
兼不利:也不利他人。
海西濆:海边的涯岸。
白字:刚写下的字。
清时:清闲时光。
错爱:误以为是喜爱。
头巾:头上的布巾。
竹杖:竹制的手杖。
苔文:青苔的纹理。
希颜:高洁的容颜。
林中:树林之中。
君: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海西濆相遇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的送别之情。开篇“不名兼不利,相遇海西濆”两句,诗人通过“不名”的物品来比喻这次意外的相遇,同时也透露出这种相遇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好处或利益,只是在遥远的地方偶然见面。

接下来的“白字未干发,清时错爱云”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感。这里的“白字”可能指的是书信中的墨迹尚未干燥,意味着信件刚刚写就,而“清时错爱云”,则是说在清醒的时候,诗人对友人有着错误的宠爱,即过度的关怀和不舍。

“头巾多酒气,竹杖有苔文”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胡处士可能饮酒后带有的醉意,以及他手中竹杖上长满了苔藓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胡处士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诗人对其细微之处的观察和记忆。

最后,“久积希颜意,林中又送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再次在林中为他送行的情景。这里的“久积希颜意”,意味着长时间以来对胡处士的思念和关切,而“林中又送君”,则是诗人不忍别离,多次在林中为友人送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胡处士之间的情谊,以及面对友人的离别时内心的不舍和牵挂。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送谏官南迁

危行危言者,从天落海涯。

如斯为远客,始是好男儿。

瘴杂交州雨,犀揩马援碑。

不知千万里,谁复识辛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黄宾于赴举

冬暮雨霏霏,行人喜可稀。

二阶□夜雪,亚圣在春闱。

马疾顽童远,山荒冻叶飞。

□师无一事,应见丽龟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智光禅伯

万事归一衲,曹溪初去寻。

从来相狎辈,尽不是知音。

乞食林花落,穿云翠巘深。

终希重一见,示我祖师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道士归天台

道高留不住,道去更何云。

举世皆趋世,如君始爱君。

径侵银地滑,瀑到石城闻。

它日如相忆,金桃一为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