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赵从之善石见和次韵奉答

诗来格律辞皆老,却恨有砖抛不早。

只因清兴与花同,千咏昔闻今健倒。

君家装额要冰肌,我圃耐寒誇合抱。

秀色孤根各自宜,玉堂茅舍俱相恼。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诗的形式和用词都显得古老,只是遗憾未能早些抛砖引玉。
只因我的兴趣与花朵相同,昔日听闻的佳作如今读来也觉得清新脱俗。
你的屋檐装饰着冰雪般的肌肤,我园中的花草则以耐寒为傲,相互媲美。
各自独特的秀美,无论是华美的厅堂还是简陋的茅舍,都为之增添烦恼。

注释

诗来格律辞皆老:诗的形式和用词古老。
抛不早:未能早些提出新观点。
清兴:清雅的兴趣。
昔闻:昔日听闻的。
装额:屋檐装饰。
冰肌:冰雪般的肌肤比喻。
我圃:我园中的花草。
耐寒誇合抱:以耐寒为傲,相互媲美。
秀色孤根:各自独特的秀美。
玉堂茅舍:华美的厅堂和简陋的茅舍。
相恼:增添烦恼。

鉴赏

这首诗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赵从之对于赏石的共同兴趣和不同观点。首句"诗来格律辞皆老",赞赏赵从之的诗才,虽风格古朴,但意蕴深厚。接着,诗人以"砖抛不早"暗指对赏石的欣赏已久,而未能及时分享,流露出遗憾之情。

"只因清兴与花同,千咏昔闻今健倒",诗人强调自己与赵从之一样,都热爱自然,尤其是赏花与赏石,这种高雅的兴趣使他们在诗歌创作中保持了活力。

"君家装额要冰肌,我圃耐寒誇合抱",形象地描绘了赵从之家中的石头如美女般清冷剔透,而诗人的园子里则有大块的石头,足以环绕,显示出各自的赏石风格。

最后两句"秀色孤根各自宜,玉堂茅舍俱相恼",赞美石头无论在华美的玉堂还是简陋的茅舍都能增添风采,但同时也暗示了两者之间各有各的魅力,让人心生向往和嫉妒。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赏石为纽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对艺术审美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再次仁季咏梅韵(其二)

水边得月共楼台,此处风光可认梅。

万态争如疏影好,一尊何惜笑颜开。

东君为尔饶先著,俗子逢之倒射回。

莫恨陇寒无驿使,江南冲暖望归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再次韵熟药名

善保生经莫怨冬,心存和气自消风。

谁能聚宝徒誇富,粗有千金不诉穷。

未许二仙为圣散,且将一字见神功。

何时相对清凉饮,越舞齐讴酒不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再至淮南

湓浦经从后,淮壖欲到时。

江山春自改,风雨日相随。

泥滑禽犹诉,崖悬马欲疑。

解鞍聊间息,造物本无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同儿辈食雪和兖子韵

天然高洁淡为真,似蜜增甜亦可人。

不分瑶花惊俗眼,更招琼液到吾唇。

取来酒后团栾夜,压尽人间瘴疠春。

遥想嚼毡清到骨,古来持节要忠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