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监官州牧趣修围,里正喧呼急报饥。
店舍无烟鸡犬静,山村桃李已空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乡村景象。"监官州牧趣修围,里正喧呼急报饥"表明地方官吏忙于修缮城墙,而百姓则因为饥饿而喧哗,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生活困苦。"店舍无烟鸡犬静,山村桃李已空枝"则描绘了一种荒凉与萧瑟的情景,无人问津的店铺、安静无声的小村,以及被秋风吹过后失去果实的桃李树,这些都是对当时社会经济衰败和自然界凋敝的一种写照。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主题。例如,将官吏修围与百姓报饥相对比,突出了官民之间的矛盾;将静谧的店舍与空枝的桃李相对比,则凸显了乡村生活的萧条和失落感。
诗人通过这类对比,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悲凉情怀,也映射出整个时代的衰败和荒凉。这样的描绘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颇为常见,往往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山色空濛寒食雨,杨花零乱溧阳楼。
老人岂有伤春事,酒后情怀似感秋。
飒飒秋风起白榆,山前吹彻小单于。
行人便作边城听,忘却杭州是故都。
越王城下草青青,眺远须登第几层。
白发山僧閒指点,斜阳古木是诸陵。
招隐山中有此花,仙人曾住七香车。
可怜一架开如雪,冷落西门处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