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兴(其五)

裸葬畏礼法,厚葬索衣衾。

金缕与玉柙,五陵非不深。

万宝埋幽光,苦为群盗寻。

上古莫封植,弃之中野林。

上以饱飞鸟,下从蝼蚁侵。

人情远臭腐,焉知孝子心。

死者或有知,自亦畏奢淫。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裸葬遵从礼仪法则,厚葬却渴望衣物陪伴。
金银丝线的棺椁虽深藏五陵,
无数珍宝埋在暗中,却难逃盗贼觊觎。
上古之人不崇尚厚葬,遗体被抛弃在野外丛林。
上为飞鸟提供食物,下则任由蝼蚁侵蚀。
人们厌恶尸体腐烂,怎理解孝子的哀思。
死者或许有灵,也会畏惧过度奢华的葬仪。

注释

裸葬:不穿衣服的葬礼。
畏:遵守。
礼法:社会习俗和法律规定。
厚葬:陪葬品丰富的葬礼。
索:寻求,希望得到。
金缕:用金线编织。
玉柙:玉制的棺材。
五陵:古代贵族的墓地。
深:深埋地下。
万宝:众多贵重物品。
幽光:暗中的光芒,指墓穴。
群盗:盗贼群体。
封植:厚葬并保护。
中野林:野外的树林。
蝼蚁:蚂蚁。
臭腐:腐烂的气味。
孝子:尽孝的儿子。
死者或有知:古人认为死者可能有灵魂感知。
自亦:自己也会。
奢淫:奢侈过度的葬礼。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新的作品,名为《古兴》之五。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厚葬风俗的批判,以及对生命尊严和自然法则的思考。

诗中的“裸葭畏礼法,厚葬索衣衾”一句,直接指出了古时厚葬之风与礼制之间的矛盾。人们在生前追求的是符合礼法的行为,但到了死后,却又要追求豪华的墓葬和丰富的随葬品,如“金缕与玉柙”,这表明了当时社会上层对奢侈品的过度追求。然而,这种厚葬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尊严,反而导致了墓地被盗掘,“万宝埋幽光,苦为群盗寻”。

“五陵非不深”一句,用来强调厚葬之风在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但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尊重和保护,反而使得墓葬成为盗贼觊觎的目标。

接下来的“上古莫封植,弃之中野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厚葬文化的批判态度。这种做法不仅荒废自然资源,而且也未能真正保护死者。

“上以饱飞鸟,下从蝼蚁侵”则形象地描绘出这样的墓葬最终被大自然所吞没和利用,从天空中的飞鸟到地下的小昆虫,都参与了对墓葬的占据和破坏。

“人情远臭腐,焉知孝子心”一句,则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伦理观念与实际行为之间巨大差距的感慨。人们在生前可能表面上表现得很有孝道,但到了死后,尸体最终会腐朽不堪,这种“臭腐”并不是真正的孝心所能抵达。

最后,“死者或有知,自亦畏奢淫”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即使死者有灵魂,也会对生前那些过度奢侈的行为感到恐惧和悔恨。这一句强调了生命的简单尊严与自然法则的重要性,反观厚葬之风,不仅无益于死者,甚至也未能真正体现出对逝者的尊重。

总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厚葬文化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和自然规律的思考,以及对人性中善恶两端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兴(其一)

春采中洲兰,秋采芙蓉芳。

芙蓉以为衣,春兰佩其香。

晓织比目鱼,暮织双鸳鸯。

裁成合欢被,副之君子堂。

粲粲桃李姿,过时空自伤。

汉宫专使至,罗搜穷洞房。

长虹直轩辕,秘艳不可藏。

平时同闺子,坐看铅华光。

共解明月珠,私结罗襦裆。

出门驱车去,富贵无相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兴(其四)

谓言冥飞鸿,四郊绝网罟。

生命法朝菌,羲骖莫停组。

山中岂久留,迅反无自苦。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古兴(其二)

良人远行迈,道经折羊肠。

五月日如赭,履地犹探汤。

濯汗无广阴,赴渴谁馈浆。

去未定还期,隙月知空床。

儿小莫应门,妾身当虎狼。

峻岨作高台,日日永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意(其一)

虎头自食肉,何在识一丁。

五言纤巧诗,便叹当长城。

读书发早白,不读鬓晚青。

穷边物萧条,鸟雀下空庭。

虽亡好事者,勿废草玄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