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画美人于素扇飘萧古雅妙绝时人俗笔为添甘蕉若榴数株于侧甚可惜也戏以调张

僧繇昔时画邻女,素壁捧心浑欲语。

二千年后君前身,重见仙姿下绡纻。

三分眉黛五铢衣,轻盈始觉周昉肥。

不须近花已婀娜,独立人前无不可。

知君落笔会有神,定识人间无此人。

可怜妙意无人识,拈草添花妄相益。

石家阿醋无容姿,焦氏绿衣举羞涩。

悔教不杀诸画师,坐令倾国污颜色。

为君烧却杂綵灰,犹堪灌取真真回。

未容更落伧父手,宁与先生驱蚋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对一幅古画的赞美与感慨。诗中描述了古代画家僧繇所绘邻女画像的生动与传神,以及这幅画在二千年后的重见,仿佛仙姿降临,令人赞叹不已。

诗人特别提到画中的女子眉眼如三分之二的细眉,身着五铢衣,轻盈的姿态让人想起唐代画家周昉的作品,但又觉得周昉的描绘略显丰腴。女子独立于画面,无论是靠近花朵还是独自站立,都显得婀娜多姿,无可挑剔。

诗人认为,这幅画的妙意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可惜的是,后世的俗笔往往难以理解并欣赏这种高妙的艺术境界,甚至可能随意添加诸如芭蕉、石榴等元素,破坏了原有的美感。诗人因此建议将这些俗笔抹去,保留画作的原貌,让真正的美得以显现。

诗中还借用了历史典故,提到古代的石家阿醋和焦氏绿衣的故事,以此强调保持画作原始状态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这幅画能免受俗笔破坏,保持其古雅与妙绝的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古画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艺术创新与传承之间微妙平衡的思考。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题黄谷仙人壶卢浮海图

滇黄谷死十馀载,人物妙理无人传。

我开废箧得此画,展轴未半先飘然。

尘坌触去海色起,袋上茫茫成万里。

笔所不到皆波涛,汹洞胡为在屋里。

二人出没波中流,共踏大瓠同浮舟。

天风萧萧发覆耳,铁笛下有蛟龙虬。

大瓠半没人不动,非仙那得轻于鸥。

人间画手徒突兀,俗笔焉知尘外物。

布袍赤脚头鬅鬙,五岳姿形隐神骨。

天炎挥汗卧空斋,对此形神已超越。

先朝大手吴小仙,枯毫焦墨拳虺蚺。

笔端波磔合草圣,此意冥默谁能参。

人间粉墨空肉好,此画此人埋宿草。

当时落纸换酒钱,今日破缣犹见宝。

我家海滨同此图,东面而望隐隐岱舆员峤及方壶。

去年有客采药返,赠我如瓮三葫芦。

欲寻黄谷画我于其侧,上世人不识,指是拾虷海上卢敖徒。

吁嗟黄谷今已无。

形式: 古风

送别山上人还卞山

卞山四面皆深山,羡公身住烟云间。

山人住山山亦好,出山何事来尘寰。

海滨参差山绕屋,不及苕中山屈曲。

白莲寺古白莲开,乞食山僧回未回。

山猿啼风虎倚树,秋色满天归去来。

别山别我何山去,仍到烟云幽绝处。

千偈澜翻一字无,明夜月明谁与语。

形式: 古风

烈皇帝御书歌

十八小儿撼天柱,烈后龙髯攀不住。

琅琅血诏泐山河,鬼哭苍皇数行字。

二十一人箕尾前,小貂负龙以升天。

群公绝笔夹日月,金瓯虽坠丹心悬。

自兹炎烬西南歇,洒尽蛮荒遗老血。

可怜一火燹虔台,皇恐滩高碧燐灭。

春残蜀徼鹃吻乾,泪渍湘潭竹枝裂。

十六秋霜汉寝扃,更无玉匣殉兰亭。

人间流落传宸翰,轩翥龙蛇动霄汉。

英灵尚挟风霆怒,书法空为帝王冠。

钟繇笔诀世莫闻,墨宝相传今见君。

义熙题署止甲子,宣和卷所归燕云。

重观天藻成呜咽,欲碎常山骂□舌。

应知主烈激臣忠,共吐忠肝照寒铁。

介山禁火访亡臣,墨光纸背流贞珉。

谁堪跋尾附不朽,镌碑愿勒常安民。

形式: 古风

包义士行

长安火光烛太庙,米脂盗魁眇目啸。

太常箕尾从胡髯,三寸桐棺乱蝇吊。

谁攀狸首傅灂胶,仅闻义士身姓包。

匆匆不及传名字,剩有馀芬流髹器。

漆身不及豫家儿,井泥自了平生事。

谁言执器多贱工,宁更涂丹凝碧中。

生来未食明室禄,忍看庙貌灰狂烽。

龙湫野老吞声哭,欲写哀歌编野录。

漆书且自藏壁间,井中心央今谁续。

形式: 古风